【镜头一】
课间,q过来分享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创伴奏音型,欢悦之情意外之喜溢于眉眼。
第一步,确定小组长人选。
第二步,由组长自由选组员。我问,如果有人不被选不是很尴尬,她回答我不会啊,每个学生都有同学选去。不知道我的课堂上会出现什么状况,值得尝试。
第三步,组长分工,使用什么乐器,用什么伴奏音型设计好,并讨论个性化的处理方式。下节课带好需要的乐器来上课。
第四步,第二课时前半节课分组讨论合作,后半节课展示。q睁大眼睛开心说道:没有人在玩,没有人无所事事,所有人都在准备。接着,汇报阶段意外重重,惊喜不断,学生的创意与协作能力出乎意料的好。
听完她的分享,我也迫不及待地说起这一节课关于二二拍子的体验过程和学生表现,每一次相同教学目标经由新的手段去实现,总是令人很兴奋。
【镜头二】
研讨b的优质课,第二次磨课,我们仨一起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琢磨最佳引导方式,紧紧关注学生的反应,快速调整手段,一起思索难点解决方法,一遍遍尝试,一遍遍琢磨,一起为更新手段后的良好效果开心。
【镜头三】
J要准备重要的公开课,来电约好研讨时间。晚上,三人视频讨论,J说像是回到了疫情时期,结束后又说像是回到了数年前一个战壕里的情形,是哦,大家只是关注课的设计,全心全意地把课设计好的过程是很让人沉醉与难忘的。
交流中,思维的碰撞让人兴奋,都被难点卡主,其中一人一句话就能引起新的灵感,总是会在她人设想中获得极大的启发,有了新的主意,常常为这样突然出现的灵感感到意外和惊喜,有时大家又会想到一块儿去,异口同声的感觉妙不可言,这样的过程真的太赞了。
课上完后,我和J就专家意见又展开了线上讨论,很受启发。
1.什么是自主探究的课堂,什么是以生为本的课堂。
听了专家的指导,我们对此都深感好奇。当然,对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也以为自己是往这个方向做的,但是就这课设计来说,给学生的自主时间还不够,老师不要怕乱。我笑着说道:可能让学生完全自己配器伴奏,呈现五花八门的样子,才是最开放的时刻吧。
平时,我们确实容易让学生按部就班的来,不知不觉中裹挟了学生的自由度,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
2.启发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歌曲
学会歌曲旋律后,启发学生思考学过的歌曲是不是有这样的旋律音型。这点很新颖,联系过往经验来巩固认识新的知识,利于理解,形成新的经验。
如果平时都这样做的话,学生的音乐编创能力也能跟着提升。
谈论后,突然有了新的阅读方向:自主探究。
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