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微信公众号,ID:言山,文责自负。
八声甘州
一声
开阳二十二年五月八日,洛阳,万圣宫。
正值黄昏时分,殿里点起了长明灯,宫人们垂手而立,一片沉寂。空气里还有没有散尽的苦药味,似乎在时刻提醒着什么。
秦高帝此时正倚在窗边眺望远处的群山,面前的桌案上散落着一些书信奏章,一些是明王和圣王递来的,多是些关切的话语;剩下的一些,则是太子秦序定期汇报的国事和小狼王秦膺上报的边关战事,此外还有些朝臣的密奏。
从去年七月开始,高帝已经病了十月有余了,病情反反复复,总不见大好。这期间一直是太子监国,虽然做得磕磕绊绊,但是有那群老臣支应着,也不至于太糟糕。
宫墙层层叠叠,比那莽莽群山更让人觉得压抑。
说来奇怪,最近高帝总是想起二十几年前和圣王明王纵横沙场、肆意驰骋的日子,便越来越觉得这宫殿住得实在憋屈。
或许是太久没见圣王和明王了。
洛阳的五月已经入了夏,宫苑里的草木长得甚是繁茂,石榴花开得火一样,倒也称得上“榴火”一词。这花一年开三次,却只有五月的这一次能结果。
高帝的记忆里有个人最爱五月的石榴花。
那时管恒还不是圣王,刘停也不是明王,秦虹也只是苍梧的一个少年儿郎罢了。
二声
我生在苍梧的高要,这倒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的。
他们说我娘生我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一道红光,所以给我取了个名儿,叫秦虹。他们都说这是个好兆头,我以后是大富大贵的命。
可我那时候不这么觉得,我固执得认为大富大贵的人都是一早就闻名天下的,大富大贵的人不会早死了爹,更不会长到十八九岁还靠给人家做劳役为生爹死的早,还有个老娘要养,想想能给人家做劳役也不错了。
索性还有两个好兄弟。管恒那小子和我一样,爹娘死得早,孤苦伶仃的,和他那个表弟管恪相依为命。刘停就不一样了,父母双全,良田数顷,足以供他们一家人生活了。
我们仨儿从小一起长大,好得每天睡一张床。
管恒爱读书,哪怕家境清寒也是要读的,他书也读得好,将来也是个好出路;刘停吃穿不愁,酷爱习武,整日舞刀弄枪,将来去投军也是好的。只有我,书倒也读得,武倒也习得,只是总觉得这些事不是我该做的,我的天命不在这儿。
我在高要的牵挂不止我的老娘,还有另一个女人。
澜儿是高要豪族杨家的女儿,而我只是杨家的劳役。她像石榴花一样娇艳,让人看一眼就没法忘记。第一次见的时候,我们都还是十来岁的孩子,我长她几岁,她就追着我叫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大小姐的架子。
我们兄弟几个高谈阔论的时候,她总是在旁边静静地听着,眼睛亮晶晶的一瞬也不移开,丝毫不觉得我们三个穷小子是在做白日梦。农忙的时候,她怕我饿着,总是悄悄地塞一份糕点或是吃食给我。寒冬腊月,她是除了娘以外唯一给我缝制衣物的人。
五月初夏的时候,我们也曾一起溯溪而上,直至幽谷深处。苍梧的山水养人,她明眸皓齿,腕子白得堪比霜雪,一袭红裙,开在了我心上。
我还记得,在青山碧水间,她红着脸说,“虹哥哥,我愿意嫁与你。”
有很多瞬间,我忘了她是杨家的女儿,唯独那一刻,我也忘了我是秦虹。
我们私定终身的事儿终于还是被杨家发现了。我确实穷困,本来已经做好了孤注一掷的准备,可杨家未免欺人太甚,怕我带着澜儿私奔,竟假意答应,转身便锁了她不让我们相见。这便也罢,可杨家竟然买凶意图杀我,若不是平日里的好友前来告知,我定然已经死在杨家招募的杀手手里了。
我秦虹可以死在任何地方,但断不能这样屈死在高要。
我只能逃。
管恒和管恪在雒都求学,我身边只剩下一个刘停。我说要逃的时候,他一点儿也没犹豫,直接跟着我走了。
一路上受尽苦楚,每一个以地为床,以天为被的日子,我都暗暗在心里反复烙刻杨老爷和杨夫人居高临下的鄙夷嘴脸,甚至是杨家其他人或嘲讽或怜悯的面孔。
那时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回来,马踏高要。
三声
夜色渐浓,窗外似有风起。
宫人流水一样传了晚膳上来,高帝依旧没有吃多少。他只觉得疲惫。
晚膳前太子过来请安,倒是一副温良恭顺的样子,透着一股子聪明劲儿,像他的母妃,不怎么像高帝。相比之下,小狼王更像高帝,一股子狠劲儿。
如今太子监国,高帝纵使不问朝堂之事,也能猜到朝中的人心动荡。高帝没有立后,诸子自然也没有嫡庶之分,虽然如今已立太子,但秦家的子孙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死后天下归于谁手,实在说不准。
但那是太子要操心的事了,他这个当老子的,管不着了,也没力气管了。
风越来越大,吹动得不止是草木,还有心绪。
四声
我和刘停一路奔逃,在荆南遇见了南归的管恒、管恪还有告凌。
这一路不仅有亡命天涯的辛苦,也见了不少世间惨淡事。原来高要的百姓过得还算是好,外面的惨状简直不堪入目。一路北走,越向北越觉得触目惊心。
与管恒相见的那一刻,我从他的眼里看到了同样的气愤,痛苦,还有昂扬斗志。只是他比我多了些不忍和悲悯。
大梁命数将尽,是我们搅弄风云的时候了。
我们一起投了郝应。挥之不去的屈辱和建立功业的雄心支持着我一路向前。最初是被任成赏识,我就靠着这个机会一步步往上。
几年不见管恒,他的文韬武略都大有进益;刘停在战场上也算骁勇,管恪、告凌自不必说。我们兄弟几人那几年,真称得上意气风发。
零陵斩焦彻,锋芒初露;嘉鱼一役,声名愈显。唯有当阳一战,管恒丧妻失子,这是他一生的隐痛。
可无论如何,我们打出点儿名堂来了。我不是那甘居人下的人。如果我从一开始就什么都得不到,或许我还可以告诫自己明哲保身,可现在既然有机会了,我就绝不会甘心一辈子做个马前卒。
满帐军将,只有管恒明白我的心思。
我要摆脱郝应,图谋蜀地,只有这样,我才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功业,千秋万代。
可能连我自己都没意识到,从那时起,我就很少想起澜儿了。
五声
忽然雷声大作,暴雨倾盆而至。
高帝从梦中惊醒。平定海内已经六七年了,世人都道这位帝王可以安稳度日了,可事实上从举义以来,高帝没有哪怕一天是安稳的。
把大权交给太子的这几个月,才略略轻松了一下,偶尔能睡个安稳觉,但是一旦遇见这样的恶劣天气,是必然睡不好的。
高帝披衣坐起,透过床幔,隐约能看见窗外被闪电照亮的狂舞的树影。
想当年的天下,也是这一般的乱。
六声
孤终于还是称帝了。
这些年多亏有圣王和明王在左右扶持,孤才得以端坐上位。初称帝的那几年,天下还没有平定。郝应、袁善、士尚也称了帝,割据一方。
可这天下只能是一个人的天下,断不能与人共享。
好在孤的实力越来越强,圣王虽然屡遭搓磨,却越战越勇,明王还是当年的老样子,一直没变过。只是孤,自从称帝以后就很少上前线了,虽然很怀念那驰骋疆场的日子,但孤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孤是皇帝。
做皇帝的,要会揣度人心。潼关一战,孤降服了韩丰,孤明白的,像韩丰这样的忠义之士,只能义气相待。后来降服高岁,也是一样的道理。就这样,孤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可是郭孝成他叛了。这是孤没想到的,他是圣王的老师,若能跟着孤打下这天下,必然出将入相,风光无限,可他竟要自己做帝王!果然权力对人的诱惑是不可估量的。
告凌、管恪也相继殉国了。想当年初举义的时候,告凌冲锋陷阵,锐不可当,管恪那好小子,更是有他哥哥的风范。孤为了这天下,失去了太多。
不知不觉的,孤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可要想成就大业,这是不可避免的。
孤不后悔。
七声
雨声渐息,雨水顺着殿檐往下落,滴滴答答,永没有尽头似的。
一种无力感席卷了高帝,他躺在那宽敞冰冷的龙床上,定定地看着窗外,听着雨声。他知道,大限将至了。
夜色逐渐散去。高帝的脑海里走马灯似的闪过很多画面,有平定天下后的四海升平,有初称帝时的万丈豪情,有初举义时的一往无前,更有苍梧山水间的红裙翻飞。
他现在最想见的是圣王,明王,还有那些个老臣。平定天下后,他们就很少再见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他这个帝王高坐明堂,诸臣各守一方,年少的兄弟们现在也不年轻了。
一切也都回不去了。
八声
开阳十五年,这天下终于是孤的了。
可是真正坐拥天下的那一刻,一种庞大的空虚笼罩了我的心。在这时,孤不可抑制的想念起了澜儿。这些年并非不想她,只是这种想念掺杂着另一种孤说不清的东西。
如今,孤终于能马踏高要了。
可等我回去的时候,佳人已不在了。她被杨家逼着嫁给了旁人,死在了开阳八年。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孤的心里有什么东西“啪”地碎掉了。
帝王之怒,无人能平。
孤下旨要杀杨氏一族,众臣苦苦相劝,圣王也来劝,但没人能说服我。杨家,该杀,不止为了他们逼死澜儿。
孤当年背井离乡,是杨家所逼,是他们让孤知道真心在权势面前是多么的无力;如今孤已经是帝王,却也无法改变澜儿已去的事实,是他们让孤知道权势在世事无常面前是多么地无力。
世人都道孤是在给澜儿报仇,但是只有孤自己知道,孤的心里还住着那个十八九岁不得志的少年,这是他在给自己报仇。
想来若是澜儿在天有灵,也是不愿意看着一族全遭屠戮的吧。
孤的仇报了,可是孤的心里出现了一个再也填不上的空洞。
孤这一生都没有立皇后。孤后宫的女人无数,再也没有一个能走进我的心里。圣王自发妻死去后再也没近过女色,可是孤不一样,孤能做的只有把后位永远的留给澜儿。
这天下虽定,可也渐渐的不是我的主场了。
孤似乎,已经很久没听圣王叫过我“皇兄”了。罢了罢了,孤终究也是孤家寡人了。
尾声
开阳二十二年,五月九日,万圣宫。
秦高帝,崩。
弥留之际,秦高帝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苍梧的青山碧水。
【言山小记】
预备从这周开始,每周抽出一天来更新一篇很特殊的文章。这种类型的文章在我的创作类型当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会是一个同人文的合集。同人文,自然是有一个原始作品的,而这个原始作品的来源也是很特殊的。原始作品是在起点读书上连载的《前秦书》,是历史架空类小说,却是由文言文撰写,读起来并不像小说,而更像是史书。最后,特殊的是写作的人,是一个对我来说很重要很重要的人。
以我浅薄的见识来说,这样的小说在目前的创作领域中,几乎是没有的。小说写的很好,但是由于是文言文撰写,所以读的人并不多。私心里觉得这样好的小说不应该被埋没,所以更新这样的一系列同人文,也算是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做做宣传罢了。
这一同人文的合集,还没有确定名字,但已经对大致的内容有了规划。喜欢的崽们可以期待一下,如果愿意移步去看看原小说,就更加感激不尽了。
本篇的主人公是前秦帝国的开国皇帝——秦高帝秦虹,半生戎马,功业赫赫,却也有自己放不下的隐痛,而在这帝王将死的前一夜,会否想起当年的青山碧水?不过是我自己的一点儿意难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