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志军 自控,就是自我控制、自我节制、自我约束,能做到,就是一种能力。人的一生,严格意义上讲,自控能力的形成并没有年龄大小的假设作为借口。个人总结认为,自控能力强弱区别于个人心智成熟程度,这直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清晰目标何时形成。有的人打小就爱好学习,自觉增加自己的学习时间,缩减自己与儿时玩伴玩耍的时间,并且能长期坚持为兴趣爱好付出时间,那么这个人在这方面将来的成就超过同龄人的概率会大得多,比如跳级读书的学霸,比如二十几岁就已经在某学科领域有知名度的年轻科研人员。他们的成就,充分说明他们从小立志并能做到十年磨一剑,充分体现对个人行为的自控力,所以,回报也是看得见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传统,传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里太多精髓和教诲警示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因必有果,因果终循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乐极必生悲,物极事必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警句不胜枚举。事实上,遗憾的是,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对这些传统文化嗤之以鼻,懒得理会,往往都是在面临能力不可解决但必须要自己解决的事情时才猛然有这方面感悟。什么事才是笔下描述的困顿之事呢?讲个环境逼人自悟的小故事吧,或者能给读到此文的读者朋友一些启发。 湖南有个80后的年轻人,出生在矿产资源丰富的衡阳常宁市农村。自小,由于父母是村里改革开放第一批敢于南下广东打工的人,10岁以前那些年,每年家里的经济收入算是村里比较靠前的,生活也比村里同龄人过得好些。他,有两兄弟,两个人从小学习成绩都是班级前一前二名,他童年是在老师、同学、家长的表扬和喝彩声中飘飘然度过的,弟弟是不是这感觉他不知道,只知道当年家里墙壁上贴满了兄弟俩的各种奖状。 若干年后,对于这样的学习成绩他总结是天赋,并没有太费劲就得到了,常常老师课堂上讲一遍,就能举一反三完成思考,但是也清晰的明白,当年的那个他并没有形成远大的志向,或许全国尖子生都有保送的目标,然后考重点大学,他没有,他确实没有那个梦想,然后就顺其自然的结束了九年义务教育,让父母亲大失所望,让所有亲人和老师都大跌眼镜。这是人生完全可以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第一阶段,通过立志、通过考大学荣耀走出农村的方式,被他毫无感觉、没有控制的人生处理方式错失了。多年以后的今天,想起没有大学学历背景,职业生涯面临挫败,事业深度发展乏力,彻夜不眠为此后悔,滋味才有难受触感。 没目标,不努力,自然要面临难走的路和人生艰难场景。毕业后,1999年,被父亲安排,他就跟随村里老乡初来广东打工。那两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治安环境不好,社会管理制度也不尽如人意,在外工作常担心人身安全和生存立足问题,外出必须要三证齐全才能安心合法待在那里,没钱办证,走在路上都提心吊胆,远远看到治安员都怕被抓起来,何况是警察。勉强在广东待了两年,他意识到学历和一技之长很重要,再回家乡时趁父亲不在家时,强烈要求母亲再送他回学校学技能,在母亲的心软下,咬牙坚持在永州完成了三年职业技术院校的学习,毕业后,深圳的零售百货来校直接招聘,进入超市后,没想到在这行业一干就是16年,待遇已经翻了十几倍,但他的人生基本还是当年的那个人生,除了职业规划之路一直在朝着目标前行,其他人生大事一件没办成。 人生第二阶段,本应该是职业规划和事业第一桶金积累、成家的关键阶段,他却只有职业规划,没有理财规划,2014年前,挥霍成了他的日常,跳槽成了他的生存被动局面,找朋友寻求工作和生活上的拆借也不自觉就成了习惯,直到当年的某一天,发现很多需要钱解决的事情,一件都办不灵了,原来酒过三巡称兄道弟的同事和朋友甚至亲戚开始大面积躲避他,找谁都不好使了,猛然醒了,如果再不及时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自控,他快要玩死自己了。痛苦往往建立在自身经历上,不作就不会痛,起码不会剧痛,很重要的状况是,就算你突然要改变,这个过程很考验人的毅力,因为要修补的关系和事情太多了,最重要的就是诚信!现在,社会发展到今天,诚信已经是一个人立足最好的标签。从政府到民间再到朋友之间,对于缺乏诚信的人的惩戒那都是刻骨铭心的痛。 明白了这些,感悟到痛了,接下来就是走好人生第三阶段的每一步,目标必须要清晰,毅力必须要坚定,执行必须要到位,时间进度一定要控牢,争取三年内完成既定计划。
自控能力不强的人,玩死自己很简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