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写王菲的这首歌。我瞄了瞄她的演唱会,声音有颤抖,也沙哑了,唱得很吃力,不过让我发现了这首歌--百年孤寂,以前可能有听过,但没感觉,这次听觉得非常好听,有心动和被击中的感觉。可能有些美就是要有些经历后才能发现和感觉到吧。
先说说整体感觉,王菲的歌大多给人仙仙的,不接地气的感觉,我们在下面柴米油盐的过着日子,她就在上面高于生活地唱着飘着,或许这就是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高就高在从琐碎的生活里提炼出美。这跟她那种独特的唱腔有关,有种飘渺感,她的歌很难学。
好的歌跟好的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明确告诉你什么,但会给你创造一个空间,让你在里面肆意想象。它没有太多具象的东西,又或者有,但那种有更像是某种抽象出来的意境,理性觉得没有逻辑,但感觉起来却那么美妙,难以言喻。
如果说编曲是一首歌的灵魂,那歌词就是它的肉体,灵魂和肉体相辅相成,才是一首完美的歌,没了肉体的灵魂,难以呈现和表达,没有灵魂的肉体缺乏生命力。王菲的歌大多都是林夕作词,句句经典,每句看似简单,但又总能意象万千。这首歌里歌词和作曲的完美结合,让人感觉到悲,感觉到空旷孤寂,有一种上下百年,理智明了的绝望。似在诉说小情小爱,但又从这小情小爱可以延伸到整个人生,整个历史,像是有一幅幅历史画面在你眼前切换变迁。
文学和艺术是相通的,之前看一篇文章讲文学的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描摹生活,第二个层面是艺术的层面,隐喻生活,第三个层面是思想层面,具有深刻的洞察力,第四个层面是精神层面,这个是非理性的,更高的境界。这就像画画一样,最简单的是临摹写实,也最容易让人看出画的好坏,最难的是抽象写意,很难画也很难被看懂。我觉得这首歌至少到了第三个层面,她有着一种清醒洞察,既身处一段情,却又能以旁观者审视,明明身处人间,却又觉得什么都不属于她,她随时会抽离,有一种飘渺感,她与人间有段距离:“风属于天的,我借来吹吹,却吹出人间烟火。天属于谁的,我借来欣赏,却看到你的轮廓。”
她没有情绪的宣泄,只有冷静和淡漠:“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没什么执着。悲伤是真的,眼泪是假的,没什么因果”。可越是这种冷静和淡漠才越让人难过,本来是真的的,她不承认它真,因为她知道它终将消逝,所以没什么执着和因果,不那么用力和在乎,她与周遭始终保持着一段清醒的距离,没有融入和投身其中,这种淡漠和缺乏生命力才让人感到绝望。
可她也没有错,事实就是这样,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我们只是世间的过客,纵然有过大雨和骆驼,百年后,也可变为沙漠,这就是时间那不动声色的力量,所以人和眼泪都不要去强求和较真,不要去计较什么因果得失。但越是这样理智,你就越感到那种掩藏和压抑在理智下的绝望和悲伤,那种明明白白地过着,穿越百年时光,看透一切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