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兵役制度和汉代一样是兵农合一的方式:汉代的兵农合一,是寓兵于农,亦即是全农皆兵,把国防武装寄托于农民的生产集团,生产集团同时即是武装集团。唐代的兵农合一,则是寓农于兵,在武装集团里寄托生产,不是在生产集团里寄托武装。所以只能说是全兵皆农,而并非全农皆兵。把武装集团同时变成生产集团,每个军人都要他种田,却并不是要每个种田人都当兵。
这种全兵皆农制,在当时称之为府兵。府是指的军队屯扎地。大概唐代全国共有六百个到八百个府。若假定这八百个府都是中府的话,那唐代全国便有八十万军队,大概最少也有四十万;他们自己有田有地。他们一面保卫国家,一面还自立生产。
至于军官呢?在中央直辖有十六个卫,每个卫,各卫的都设有大将军。有事打仗,就由大将军统领出征。待战事结束,兵归于府,将归于卫。所以唐代养兵,既不花一文钱,不费一粒米,而养将,也不使预问政事。除却战事外,也并不统带军队。武官立功,以勋名奖励;勋官有爵号无实职。立功以后,最高的在朝做大将军,多数还是回家种田。
唐代就根据这个府兵制度来统治全国,同时向外发展,变成当时全世界第一个强大的国家。当府兵的一般家境殷实,唐代强大天下太平,不打仗的时候府兵无事可做,皇帝也不再注意到他们,于是一些长官亲贵把府兵当做苦力,死难士兵受到怠慢;武官不受重视,府兵长期戍边;人心渐渐失去了。唐代的府兵制度就此失败了。
后方兵员枯竭,政府有钱有势,不在乎,临时买外国人当兵。边疆上逐渐都变成外国兵。安禄山、史思明,看他们名字是中国式的,而且是中国边疆大吏,寄付与国防重任的,实际上就都是外国人。唐代实在太富太强了,他们忽忘了民族界线,他们不懂害怕外国人,不懂提防外国人,大量使用外国人当兵作将,结果才弄得不可收拾。于是唐代的府兵一变而成为藩镇,军阀割据,胡族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