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凭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我想,很多人的答案不外乎是能找个好工作,因为一份优秀的简历是最直接快速证明自己的方式。
在年糕妈妈的《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中,年糕爸爸问年糕妈妈:“如果将来我们的孩子不找工作呢?你怎么确定他将来一定要向别人证明他自己呢?你给孩子规划的,就一定是最好的、他想要的人生吗?”
紧接着,糕爸又追问:“你父母给你规划的路,你照着走了吗?”你给孩子规划的人生,就是最好的吗?
年糕妈妈回想,她的父母确实也给她规划过“理想人生”。
他们从小盯得最牢的就是年糕妈妈的学习成绩,当年糕妈妈如他们所愿考上浙江大学医学院后,他们又早早在家对面替年糕妈妈置办好了房子,打算让年糕妈妈在大学毕业后,就回老家的医院上班,然后找个老实稳妥的本地男孩结婚生子。
他们心目中能替年糕妈妈设想好的“最棒的人生”是这样的:每天下班到爹妈家里吃个饭,晚饭后还能和老公遛个弯,房贷不用还,小孩帮她带,连家务都不用她干,安稳地在他们的庇护下当个小公主。
可后来呢?
年糕妈妈没有回老家当医生,嫁了外地人,甚至,当年糕妈妈开始做微信公众号的时候,他们根本都理解不了这是怎么回事。
时代变化太快,我们的人生早就不是父母预设的样子。
而现在,轮到我们为人父母了,却又开始陷入“惯性误区”:总想拿自己的经验,来给新一代孩子指导,“学区房焦虑”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物。
想明白这一点以后,年糕妈妈更焦虑了。
毕竟,学区房能够提供的成功路径很直接、很确定——好的升学率、考上好大学、找到一份稳定的好工作,最后过上富足体面的生活,这已经是大多数人想象中孩子很好的未来了。
如果要推翻这一切,重新去思考能为孩子的未来做什么,这个问题还能有答案吗?
年糕妈妈不禁开始回望自己的人生。
父母对年糕妈妈成绩的关注到大学后戛然而止。年糕妈妈毕业后做了份看起来没什么前途的工作,他们也像所有传统的父母那样,只是关心“食堂伙食怎么样”“能不能准点下班”。
当年糕妈妈开始创业、开始带着几百人的互联网团队起飞、开始睁开眼看世界甚至不断学习新技能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支撑年糕妈妈做到的呢?
每次当年糕妈妈觉得很难做到、想要放弃的时候,年糕妈妈脑海里出现的那幅画面又是什么呢?
穿过三十年的岁月和模糊的儿时记忆,年糕妈妈渐渐看清楚了那是什么。那就是榜样的力量。
年糕妈妈开始明白,父母带给她最深刻的鞭策,不是考差之后的打骂,也不是没文化就要受苦之类的唠叨,而是父亲在阳台上举哑铃的画面,是年糕妈妈看到他们奋斗的身影后坚定的信念:“生活是靠自己挣来的。”
这种信念像一颗力量的种子,让年糕妈妈在后来的人生中生出无尽的勇气。
“学区房焦虑”的背后,是我们太想为孩子未来的人生尽一份力、上一份保险了。
年糕妈妈终于明白,她有韧性,有自驱力,是因为她有一个最好的榜样,年糕妈妈从父亲推着她前进,到现在她自己想要变得更好——这才是伴随孩子一生、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有用的最重要的能力。
人生有很多层次也有很多可能,即使没念名校,但若能抓住其他机会去奋斗、去积极地生活、去承担家庭和生活的责任,就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作为父母,给孩子真正有价值的帮助并不在于学区房,而是当迎着生活逆流而上时,你给孩子看到的是怎样的背影。
这是父母给年糕妈妈最好的起跑线,而现在年糕妈妈也想给年糕最好的起跑线。
既然未来无法想象,那么不如就在当下,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陪伴孩子成长,带着孩子去思考、去实践,让他成为一个真正有内驱力、能够对自己负责的人,这不是比一套学区房更有价值吗?
总结一下,我们的人生有很多层次也有很多可能,比起给孩子规划人生更有用的是,父母榜样的力量。
父母展现出来的榜样力量,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未来无法想象,作为父母,不如就在当下,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陪伴孩子成长,带着孩子去思考、去实践,让他成为一个真正有内驱力、能够对自己负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