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上的课,干货满满~实操性很强,我个人觉得还得再去实践才能了解透彻以及熟练运用。
一、认识经验管理
1、首先得知道经验有两种分类: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
经验管理就是把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进行梳理、加工、存储,以及方便运用传递的一整套方法。
我们一定要记住:经验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而绝不是记录。因为经验管理的核心就是为个人和组织创造最大的价值。因为只有当个人能够把自己的经验管理好就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并发挥到最大,而只有持续创造价值的人才能在组织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双赢!
2、经验管理的作用:
(1)解决信息零散导致的“信息缺失错觉”。
我刚在学习经验积累的时候,看到经验积累的分类就觉得,有是有经验,但是挺分散的,这就是信息缺失错觉。我们虽然每天都在接受新的信息,但都是碎片的孤立的一个个知识点,这些点是无穷无尽的。而经验管理就是把这些孤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让知识之间产生了联系,最终形成系统。
(2)解决信息过多导致的信息“过载”。
其实这个点与上面是截然相反的,但这也是现在年轻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得太多、信息量太大,记不住也不会去运用。就好比之前一段时间,报了各种网课的我真的太多东西要学,最后只能自己奔溃,啥也没学到,根本没法休息好和学习好。所以要记住:贪多嚼不烂!
(3)帮助我们查缺补漏,形成核心竞争力。
其实就是把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找到一个方向,并进行持续地积累。因为没有方向积累再多也无法达到核心,没有持续的积累,进步则更是无从谈起。
总结:经验管理能让我们形成系统,避免信息零散;有所取舍,避免信息过载;查缺补漏,形成核心竞争力。
3、经验管理三要素模型
三者之间的关系:积累是前提,存储是手段,运用是目的。只有积累了经验,我们才能存储,而存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
我们要清楚从积累经验开始到经验存储,再到经验运用,如此循环往复。意味着经验管理不是静态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不断迭代的过程,我们要保持经验积累的同时还得定时更新系统,保持最优的状态。
二、如何积累经验
1.积累经验的三个阶段(点、线、面)
(1)碎片阶段:花费时间少,只需几分钟,是一个感悟或教训。我们可以比作为一个点。
(2)文件阶段:时间多,可能需要几周或更长的时间,开始从别人那里获得经验,从中形成一个有关方案或自己总结的复盘记录,这样就把每个点联系起来形成了线。
(3)项目阶段:是最后的阶段,是实现质的飞跃的阶段,花费时间较长可能几个月或几年时间去积累。这个过程中你的经验积累从线状形成一个立体状:是某一工作的流程、管理方法。
我们要注意: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不要好高骛远,先做好前两个阶段的积累,逐渐走到项目阶段。慢慢来比较快!
2.方法——ORID模型
是这个结构性的框架,可以帮我们将经验结构化保存,并指导后续的行动。由四个关键步骤组成:事实—感受—反思—决定。
使用方式:根据场景创建你想在什么场景解决什么问题,就搭建一个相对应的清单,来积累每一次解决问题的经验。(这就是实操性超强的地方,可惜这两天都没有空去实践……)
根据不同的场景,可以创建ORID经验积累清单。
但最好自己找准想要积累经验的场景,然后设计细化问题清单,你就能得到定制化的ORID经验积累清单。这样的设计可以让你的经验积累跟你的场景优势、思考特点相匹配,从而增强你的经验积累速度,并且让你自己积累的经验对你而言更好用,就像是裁缝剪衣服一样合身。
ORID模型的三大优点
L18《结构整理》
首先我们要分清工作的类型:1.重复性工作
2.无条理性工作。对于这两种类型的工作,我们大部分人的反应都是:前者没有经验可积累,后者无法积累经验。
但通过对结构整理的学习后,通过树立结构化思维(金字塔原理、鱼骨图)和ECRS分析原则可以解决这两大难题。
为什么工作无条理?
原因:(1)思维混乱,找不到合理的思考路径。
方法:运用金字塔原理(思维导图方式)找到合理的思考路径。
注意:归类指导原则:MECE原则。(不重不漏)
当一个问题的边界无法定义清楚时,我们并不能做到“完全穷尽”,只能做到“相互独立”
(2)思考不够深入,找不到根本原因。
方法:鱼骨图
软件:Xmind(尝试运用它来做作业,效果不错。)
注意事项:要清楚大要因是中性词,而细要因则是带有价值或盘判断的词。(刚开始运用的时候可能会有点混淆)
在重复性工作中如何积累经验呢?
方法:ECRS分析原则!
最后附上思维导图。
这两节课都是实操性很强的干货,要自己去实践才能真正了解透彻呢!赶紧运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