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与认同不一样,接纳一种对生命的了解。接纳一个孩子并不一定认同他的行为,但一旦懂得接纳,就能真正倾听,帮助孩子理清问题。接纳的感觉带着一种爱与力量,一种宁静淡定的感受。
——李崇建《麦田里的老师》
自从上周和若兰进行了那么一次真心交流之后,她真诚的眼神,真诚的话语,我信了。我也是真的以为她会改,她能做到每天完成作业。可是第二天,她数学作业就又没有完成。但是她又再一次保证一周之内将数学作业补完给我检查。
说真的,表面上虽然我控制住了内心的愤怒和失望,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那就在静坐区补吧。”但我想她一定感受到了我的无奈和失望。事后想起来我的表现,我觉得很惭愧。我总是说着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时间,允许他们犯错,特别是作业不完成的情况,一定会反复出现。可是真的当自己已经付出了很多耐心了以后,觉得厌烦了他们这样的“不知悔改”,也生气他们这样的“不求上进。”甚至有时会对他们产生“失望、无救”的想法。每每自己产生这些情绪,我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日子一天天过着。我每天都随时关注问声“当天的数学作业完成了吗?”所幸,每天都完成了。补的作业也在补着。这两日,其他孩子们也在不时的提醒着我“老师,陆若兰周四就要把作业全部给你检查了。”今天,语嫣又提醒了我。我有点急,一方面生怕若兰完不成,再次失了信,慢慢地孩子们会不相信她了。一方面又思考着若真没完成我该怎么解决,若无所谓吧,其他孩子会受影响,日后,若都效仿她作业不写,可怎么办?若是处理吧,好像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今天,语嫣说完这个话之后。我就想着怎么把这个关注点转移下。我问若兰:“昨天,你的数学作业写了吗?”她很坚定地说:“写了!”我看着她真诚地说:“嗯!那很好!今天的作业继续完成啊!”顺便转口认真地对其他孩子们说:“若兰,现在每天已经认真写作业了,都完成了。这对于她来说,就是个进步了。已经在努力了。我们要鼓励她这样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她努力的行为。明天要是若兰真的不能完成,老师也不怪她。因为,我看到了她的努力和改变,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努力传达给孩子们:我赞美我看中的是他们努力、诚实、向上这些美好的品质。而不是表面上的成绩、名次。毕竟能让他们终身受益的是这些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