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异中求同
在教学中,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估算得到了21圈的大致范围。此时,老师提示学生要学会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分析,从而确定估计的结果与准确数值的大小,渗透估数的原则与好处。接着,学生开始尝试独立计算,通过上台展示,口算方法、表格法、竖式计算都有涉及,于是,让学生结合竖式计算方法的讲解,直接与口算法建立联系,让学生发现,口算的过程,就是竖式计算的分步过程,竖式计算的第一层,实际就是口算中的1乘114,第二层就是口算中的20乘114,第三层就是114加2280,这样的比较,学生会发现原来竖式计算与口算是一致的。接着我再出示学生的思考,两种表格法对比,一种是把114分成是100、10和4,还有一种是把114分成了110和4,在此基础上,观察比较,再与口算进行圈画勾联,在此基础上,将表格法与口算法、竖式计算的过程用线连接起来,在不同的方法的沟通中,学生真正感知到了运算方法之间的一致性,竟不约而同发出了恍然大悟的感叹!
三、同中求深
当学生对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后,第三个问题探索就是35乘74和135稿费74,算一算,和同桌说说自己的发现。当学生计算后,将两个算式进行对比,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用下面一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再用下面下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再把两次的积相加。但不同的是第二个积比第一个积多了7400,继续探讨,为什么会多7400?在层层深入的比较与分析中,学生慢慢发现:第二个乘法竖式计算时,第一层多算了1个百乘4,即多算了400,第二层多算了1个面乘70,即多算了7000,也就是说,如果上面乘数的位数增加1位,那么,层数是不变的,由此可见,竖式计算的层数只跟下面乘数的位数有关系,但如果下面乘数的位数增加几,竖式计算的层数就会增加几层。当学生说到这里的时候,我禁不住惊呆了,原来,打通联系后,学生对运算的理解竟然能达到如此深度,实在是了不起!于是,我再一次补充,其实,竖式计算就是将下面的乘数拆分为整百整十数与一位数,分别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最后再相加。由此迁移到所有的整数乘法竖式计算,并继续拓展到竖式计算的思考过程其实与乘数的数位有关,那么所有乘法的竖式计算,就是表内乘法的计算,都可以通过乘法口诀来解决,即所有乘法的竖式计算就是不同数位之间的数字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