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
燕儿三岁上死了爹,娘和一个男人不知跑哪里去了。爷爷年纪大了,照顾不了她,只好送她去了武汉的姑妈家。
姑妈家有两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女儿,姑爹是开出租车的,家里条件也不富裕。
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按理说她这个年纪,正在父母膝下承欢,过着幸福的生活。
姑妈拿她倒是视如己出,处处护着她。但两个小姐姐就不一样了,吵起架来口无遮拦,骂她是没娘的孩子,让她滚蛋。
那些岁月,伴随她成长的,经常是噩梦与眼泪。小孩子听不出好赖话,更不知忍让,三个女人一台戏,经常把姑妈搞得一团糟。
年纪稍大些,她学会了保护自己,知道心疼姑妈,处处谦让两个小姐姐,形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
人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姑妈家的两个女儿可能是飞扬跋扈惯了,相由心生,反倒越长越难看。燕儿可就不一样了,十几岁就出落得亭亭玉立,姑妈私下说,她像那个跑了的妈。
这下麻烦来了,两个姐姐怎么看她都不顺眼,一天不找茬骂她几遍,这日子就不能过。
都说“十个司机九个骚”,姑爹惦记上了她,有事没事接近她,时不时借故搞些肢体接触。
自己老公什么样,姑妈最清楚,几次三番拿话点燕儿,叫她尽量少和姑爹单独接触。
十几岁小孩子哪能理会话中意思,她又不能明说,急得姑妈是团团乱转,经常在饭桌上用话“敲打”老公。
该来的迟早要来!
姑妈几年没回老家祭祖了,今年清明打算回去一趟,她本想带上燕儿,可是燕儿要上学,没办法,只好一个人赶了回去。
好不容易回老家一趟,姑妈这一呆就是一个多月,回来后见家里没发生什么事,这才放心。
然而,令她没想到是,自己前脚走,老公就连哄带吓把燕儿弄上了床。怕女儿发现,在外面租了个房,供他发泄兽欲。
那是一个下雨天,姑妈闲来无事,到老姐妹家串门子去了,回来途经一处民房时,里面走出二人,男子搂着女子的腰,还意犹未尽地亲了一口。
这一看不打紧,姑妈差点晕了过去,她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会是他们俩?这不是乱伦吗!
她扔掉伞,冲进大雨里,上前一把揪住老公的脖领子,抬手就打,一边打一边骂:“你个不要脸的东西,她可是你的亲侄女啊,你连自己的侄女都不放过,真是禽兽不如!”
姑妈打累了,转身望着在雨里瑟瑟发抖的燕儿,一个嘴巴子抽了过去:“亏了我这么疼你,拿你当亲闺女一样,换来的就是这样!”
燕儿在姑妈家是待不下去了,卷铺盖卷走人了。姑爹醉翁之意不在酒,借口帮忙,还想打她的主意。
这次燕儿没给姑爹任何机会,她知道,再不能做出对不起姑妈的事了。
茫茫人海,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举目无亲,她能到哪里去?无奈之下,做起了三陪小姐。
事情过后,姑妈感觉有点过分,要不是自己老公“霸王硬上弓”,燕儿无论如何做不出这种事。她开始了寻找侄女的漫漫路途。
两年后,听邻居讲,在江滨大酒店看见了燕儿,姑妈像疯了一样扑过去,经多方打探,二人终于见了面。
这时的燕儿,已经不能和几年前同日而语,穿着打扮俨然一个美艳少妇。两人四目相对,竟不知如何开口。
先是姑妈不争气,鼻涕一把泪一把哭了起来:“都是姑妈不好,当初没能留住你!走,跟姑妈回家。”
燕儿反而显得格外冷静,空洞的眼神望向连绵雨中,自言自语道:“姑妈,回不去了,已经回不去了。”
也许是几年的红尘磨练,她早已看透了世事,变得处变不惊了。
“别哭了,我这不是挺好吗?”燕儿淡淡的一句话,姑妈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不知过了多久,雨小了,天色已暗,姑妈要告辞回家,临走前叮嘱燕儿:“什么时候累了,家里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看着姑妈远去的瘦小身影,燕儿眼中淌下了两行热泪,心想:“姑妈真是中国劳动妇女典型的缩影,在家里管不住自己的男人,还要给儿女做牛做马,到了,惹得一身不是!”
后来,燕儿不干三陪了,回老家和她那个跑了的妈一起开了个服装店,日子还算过得去。
真是“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