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回当初,我们注定孤独终老。”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孟德横槊赋诗于浩浩汤汤的长江之上,欲一展宏图,雄姿英发;“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于月辉中荡一叶扁舟,苏子瞻顿生凭虚御风之感,细细品味着江上清风、山间明月。
时光带去的,是肉身之不可留;带不去的,是思想之永长存。人类世代灯火相传,点燃的是灵魂,忘却的是样貌。
可现在的我们似乎与古人“不敢苟同”。
现代人的追求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我们愈发追求视觉的享受与心灵的安逸,甚至“不惜代价”去复原所谓的“四大美女”。这个时代有着突出的特点——“环珮空归月夜魂”带来的不是诗句的惊艳,而是对还原昭君之容趋之若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哲理思辨的诗句对于我们而言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梦,迢迢千里的月,而触手可及的仅仅是“今晚真美,月亮真圆”这样单调乏味的空话。我们越活越苍白。
明月照千里,明月亦照万年。她见证了人类的兴盛衰亡、沧海桑田,也目睹了这一物种在时光里越走越匆忙、越走越迷惘的脚步。她无言,也不欲言。
或许唯有在某一天,我们找回了最初的自己,懂得了在心里修篱种菊,那望舒才会明亮而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