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觉得心累,你需要的不是别人感同身受而是...

最近看了一本书,突然对感同身受这个词有了新的看法。

“感同身受”这个词是 因为王源的一首歌《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而被熟知。


当初我也很认可这句话,自己的痛只有自己知道,所以有段时间我选择了沉默,应该也不止我一个,王源在一个采访中说道:“你们也不可能感同身受,对吧,就不说了。”

但这有个弊端,你越不说反而越不会说话,越觉得身边的人都无法沟通。

直到我认识了我的另外一伴,我才开始慢慢敞开了心扉。但这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每次跟他吵架的时候,我习惯性就让他去猜,有时候把他逼的不知道拿我怎么办。 还好他从小教育就是有事跟父母沟通,每次都是他先跟我道歉,然后我以大声斥责,吵架的方式发泄出来。

我总是责怪另外一伴 不懂我,以前学习的方式就是从偶像剧中学习 相处之道,再加上之前的与父母相处时 躲避的态度,让我更加的认为,这个世上只有懂我的人,才能让我开口。


现在随着阅历的增长,我觉得“感同身受”这个词其实就是绑架。


凭什么你的喜怒哀乐,要别人懂你?

凭什么你要求别人对你感同身受?

凭什么你的事影响别人的快乐和不快乐?


其实,你真正需求不是感同身受,而是希望别人能够 承认你有这种感受是正常的。

其实,你也不需要别人在你的世界里指手画脚。

其实,你只是想找个方式来倾诉、发泄、分享而已。


也许你也尝试过真诚的去倾诉 ,但发现对方的反应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例如《下一站幸福》电视剧里的   在32岁的贺繁星 相遇了她的初恋,偏偏对方却是比自己小十岁的男生,而且也是自己的下属,弟弟的学生。 随便一层关系,就足够让32岁的女主纠结了。


这种内心的纠结,无人倾诉的感觉是非常煎熬的,每天心事重重。贺繁星尝试与父母聊一聊,却发现他们根本不在意自己。

而在她爸妈眼里看来,可能女儿纠结她的那断荒唐的姻缘 (大学时期的最好的一个玩伴 去了南极前说了不负责任的话:“35岁之前 ,你没有结婚的话,我们就在一起吧”。而贺繁星却当真了。)

于是她尝试在网上找人倾诉,却被网络上各种声音轰炸 ,就像我们现在看到关于郑爽代孕的爆文一样,各执一词。 

后来,她选择了 跟 相亲的男主倾诉,却不知陷入了心机男主的“圈套”。

有些人的倾听,会让你觉得词不达意。

有些人的倾听,会让你感到心生厌烦。

有些人的倾听,会让你走上不归路。

而你只有真正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才能帮你做出正确的解决。


学会倾听,你先判断下自己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


下面这段测试选择 《好好说话第一步:学会倾听》

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

当有人跟你说话的时候,你是:

1表示“从不”;2表示“有时候”;3表示“时常”;4表示“总是如此”。

(1.让别人觉得你对他们及他们所说的很感兴趣。    

(2.在别人说话时,会思考自己想要说些什么。      

(3.在你提供个人的意见之前,会注意到说话者所说的内容。 

( 4.在别人还没说完之前就插嘴。 

( 5.允许别人抱怨,而不与之争论。 

( 6.在被询问之前,就提供忠告。

( 7.专心了解对方要说的是什么,而不单是响应他们使用的字句。 

( 8.分享自己类似的经验,而不是请对方说得更详细一点。

( 9.让别人告诉你许多有关他们的故事。  

( 10.在对方还没有说完之前,就认为自己知道对方要说的内容。 

( 11.会重述内容或指令,以确定你的理解是正确的。 

( 12.判断谁说的话值得听,谁说的不值得听。

( 13.集中精力在说者,努力了解他要说的是什么。

( 14.在对方开始无目的地闲聊时,就漫不经心,而不会试着投入,让对话更有趣。

( 15.不加防卫地接受批判。

( 16.认为倾听是本能,不是需要努力才能获得的技巧。

( 17.主动让对方说出他们对事情的看法与感受。

( 18.假装在听,事实却不然。

( 19.尊重对方所要说的。

( 20.觉得听别人抱怨很烦。

( 21.运用有效的提问,邀请对方说出想法。

( 22.在别人说话时,提出不相关的评论。

( 23.认为别人视你为好的听者。

( 24.告诉别人你知道他们的感受。

( 25.在某人对你生气时,保持冷静。


计分

单号题答“总是如此”得4分,“时常”得3分,“有时候”得2分,“从不”得1分;双号题则反向计分,“从不”得4分,“有时候”得3分,“时常”得2分,“总是如此”得1分。

85~96优

73~84标准以上

61~72标准

49~60标准以下


如果你在测试中得到高分,恭喜你!读这本书有助于你巩固现有行为,或许会让你产生不断改进的想法。

如果你再测试中分数不理想,那么就挑一个坏习惯。 

例如第四点,你总是在别人还没说完之前就插嘴。

那就从今天开始 练习 等别人说完,再说自己的想法。 


我是盛家家,在007 社群 练习阅读写作 ,从2021年 1月18日开始记录自己成长的每一个刻。

相信写作能让我相遇更多同频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