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了解潜意识、了解自己的恰当工具,绘画可以泄露隐藏在内心的症结。呈现在画面的颜色主调、点线面关系、构图等等都是你内心的投射。在心理治疗师的眼中,你的一点一线、一道笔痕,都埋藏着有关你心理的众多信息。今天学到一个新的心理分析技术——“雨中人”绘画,总结一下:
1.基本情况介绍
雨中人绘画是由Abrams及Amchin发明设计的心理测验。本心理测验是让被试者画下雨情境中的人物。它是一个投射性绘画测验,主要测试关于个体在外界压力情境下的情绪状况以及应对方式。
2.绘画准备
可以直接给出指导语:画一个在雨中的人。为了降低意识自我的判断和理性的逻辑,为无意识的产生营造一种浅催眠的状态,可以采用自我放松与积极想象结合的方式。指导语如下:“现在大家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让自己放松。轻轻闭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深呼吸。每一次呼吸都让你更加放松……现在想象一幅雨中人的画面。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画面上,直到它越来越清晰。那是怎样的画面,是什么样的氛围,人物在做什么,情绪是怎样的?注意这个形象……好,现在大家睁开眼睛,把你想象中的形象竖着在纸上画出来。”
有些学生担心自己没学过绘画,可以告诉他们,“你觉得是怎样就怎样画。不考察绘画技能,用心画就好,不要画火柴人。”
3.画作信息解读:
学生绘画结束后,教师可以对“雨中人”绘画信息作适当解释,给学生作参考,来解释分析自己的画作,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这里的解释应该是建议性的,而不应该是武断的。解释可以包括三部分:
第一、雨中人绘画的目的。“雨中人”触发一种情境,表现将个体置身于问题之中的反应以及应对模式呈现出来。
第二,解释“雨中人”绘画元素。首先,雨代表着主观感受到的压力或困扰,雨的密度和量表达了压力或困扰的严重程度。伴随雨的出现,学生还可能画出乌云、大风、闪电、太阳或彩虹。这些都与自然现象相符合。其次,雨中之人是否有遮蔽物(雨伞、雨衣、帽子、斗笠等)以及遮蔽是否完好,与压力应对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是否有效有关;雨中的人物大小、是否完整、朝向、人物比例、情绪等与个体的自我意识有关。此外,还有画面的附属信息,比如整体画面的位置、大小、线条的轻重浓淡、涂黑或者阴影、精细程度、是否涂改、雨点的大小和密集、杂乱程度反映被测试者近期所感受到的压力。雨看起来越大、线条越乱,表示受测人压力越大、心情越焦虑。
人物的表情反映出受测者对于压力的感受,如果人物是微笑的,说明对于压力并不是很在意,如果人物愁眉不展,说明压力已经对受测者产生了影响。
人物的面向角度及表情反映受测者对于压力的表达:正面面向表示直接将自己受到的压力公开呈现,侧面面向表示对于自己受到的压力只表现出部分,背面面向表示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压力,不向外界表现。
是否有防雨工具如雨伞、雨衣,以及工具在图中所占据的位置大小,反映出受测者对于压力有没有方法去应对,应对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第三,对整体画作内容的解释。一般认为,大雨中无遮蔽反映着绘画者遇到压力时,感到无力无助,有一定的依赖性,既不满足环境也没有离开环境的行动。有雨具来遮蔽风雨,但雨具不是很有效,或雨伞被吹翻,或身上依然被淋湿,这种人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压力有些适应不良。用雨具把人物保护得很好,表情也沉着乐观,则更可能良好地应对压力。
然而,每一幅画作都是绘画者心灵的创作,有其独特的含义。在实际绘画中会发现,有的绘画者画出把雨具扔在雨里或用手接雨滴,心情很愉快。或者虽然雨具遮蔽良好,却在大的雨伞下画了又黑又小的火柴人,这可能表示个体需要外界的保护和支持。另外,有学生画出亲人接送自己放学或与恋人走在一起。这也可以看出当事者的支持源和能量流动方向。
4.雨中人绘画的优势:
第一,拥有其它绘画测验所共有的优势:成本低、易操作,施测对象广泛,单一或团体施测均可开展;非言语表达方式可减轻来访者心理防御与阻抗,容易让来访者接受。图画以“视觉化”形象让来访者更易于流畅表达内心所思所想,且摒除了因来访者语言、年龄和认知能力限制等因素干扰,是一个更加有效的咨访沟通方式。
第二,相较于其他绘画测验,雨中人绘画的独特优势在于其问题针对性强,对于受测者的压力感知体验和压力应对模式能够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且国内外已有研究都已反复证明雨中人绘画在压力体验和应对方式的心理评估中的有效性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