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书《脱“瘾”而出: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

当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小到沟通出行,大到购房买车。

当下的我们对手机严重依赖,手机稍微离开你的视线,你就会感到不安,停下一切事物,找到才会安心。

而孩子沉迷游戏,短视频,是如今每位家长非常担心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此刻正抱着手机,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或许对你有帮助。

《脱瘾而出: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

手机屏幕能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让你感觉非常愉快。

如果停止观看手机,你会感到怅然若失,此刻你内心希望,再次感受愉快的感觉,于是你会再次打开手机,而你也会立刻感受到快乐。

长此以往你和手机一刻也不能分离,而这就是上瘾。

成年人都很难抵制住手机的诱惑,对于大脑发育不成熟的青少年更难以抵挡。

孩子对手机成瘾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心理需求不能被满足,孩子会到网络中寻求心理补偿,去找人聊天,陷入虚拟游戏,沉浸在网络的赞美和虚幻中难以自拔。

再比如平时生活中,如果孩子遇到困难,而他又没办法自己解决,也会萌生逃避的想法,一头扎进手机,通过和问题隔离的方式,寻求一时的放松。

找对问题,找对方法才能有效解决成瘾问题。

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通常是粗暴的一刀切,一怒、二说,三教,四打骂,最后以亲子冲突收场。但往往这些手段收效甚微,还容易让亲子间出现不容易修复的矛盾。

看到孩子沉迷手机,我知道你急,但你先别急。

试一试新方法,一停、二观、三诊断、四思考。

克制想要说教的自己,观察孩子用手机的目的,手机的使用时长,更多时间是用来玩游戏还是社交?

尽量保证客观地评估孩子对手机沉迷的程度。

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些内容究竟满足了孩子什么需求?

孩子是现实中遇到了阻力?是与同学相处出了问题?还是与某个老师产生了矛盾?

然后思考自己需要做些什么才能真正帮助孩子?

如果孩子是因为无聊,希望通过手机消磨时间,阻止孩子玩手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此时需要父母多陪伴孩子,消除无聊才是关键,记得绝口不提禁用手机的事,尽可能让更丰富的活动进入孩子的生活。

孩子可以选择的活动多了,在其他地方获得了愉悦和满足,自然玩手机的时间就少了,也能让孩子健康全面的发展。

如果是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鼓励孩子诉说情绪,尤其是遭受挫折时的负面情绪。

父母也有自己的难处,但相对与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更强,也有独属自己的解压方式。

但孩子不同,倾听是最好的治愈,支持并鼓励孩子充分表达他的感受,尊重并回应孩子的感受,可以缓解孩子内心的苦闷和压力,让孩子更快的恢复,也能让孩子明白他不是一个人。

如果孩子是因为遇到困难后刻意逃避。就需要培养孩子的成长思维,让他知道一切只是暂的,当下做不到没关系,未来是可以做到的。和孩子一起梳理失败的原因,教会他对事不对人,事情没有做好,并非是人的不好。


让他知道最终的结果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客观的从做事的方式、自身的能力、努力的程度、任务的难度、个人的运气等方面合理归因。

和孩子一同制定目标,记得循序渐进,目标小任务简单,能快速获得反馈,然后再逐渐增加难度,过程中孩子可以不断积累信心。

如果孩子没有按约定执行,陪伴他们勇敢地承担相应后果,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刻意督促,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学习、整理家务、体育锻炼方面。

完全脱离手机在当今的社会是不太现实的,所以需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比如可以让孩子负责家庭的旅游计划、行程安排、酒店预约。

也可以找一些可以通过手机完成的事情,比如找菜谱、查攻略、找参考的工作。让孩子拓展手机的使用方法,把视野打开,不局限于短视频、游戏等消磨时光的应用。

最后总结一下,手机上瘾很多原,找对问题是关键,多陪孩子多沟通,遇到问题多引导,如果无聊就开源,手机并非坏东西,正确使用很关键。

当然谁还不是个孩子?如果你也手机上瘾,做一回大人,对症下药,也能治愈自己。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思考整理,如有兴趣建议观看原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