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见:温尼科特一生中一共观察了6万对母亲和孩子,他和弗洛伊德不同,没有构建出一个理论体系,而是提出了很多经典术语。这些术语虽然没能构成辉煌的理论大厦,但却影响非凡,让他成为精神分析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譬如此前我们提到的“ 抱持” ,就是他提出的术语,是指温尼科特认为,好的父母会提供抱持性环境,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认可,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提供支持。简单来说,这样的抱持性环境,就是孩子最初获得的一个外部容器,孩子把这个抱持性容器内化到心中后,就形成了高自我稳定性。除此之外,如果父母还做到允许孩子的活力在这个容器内肆意流动,那么孩子的自我灵活度、自我力量和自我组织力都会得到极大滋养。
温尼科特最知名的术语,应该是“ 足够好的妈妈 ” ,英文是Good enough mother ,意思是,妈妈不能是差劲的匮乏性的妈妈,也不必是完美妈妈,刚刚好就可以了。国内精神分析学家曾奇峰把它翻译为“ 60分妈妈 ” ,这个翻译方法更容易帮助你理解。
有人说,精神分析学说,其实是育儿学。那么,究竟该如何育儿呢?
长得特别像暖男的温尼科特,有一个狂野的表达,他说:
需要一个不会报复的人,以滋养出这种感觉:世界准备好接纳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看到,作为弗洛伊德的徒子徒孙,温尼科特在如何看待孩子的本我上,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感:弗洛伊德认为,超我和本我必然是冲突的,而温尼科特却认为,作为孩子最初超我的源头,父母应该支持孩子的本我,让孩子获得这种感觉——我的本能可以汹涌澎湃地涌出。如果能实现这一点,孩子的自我力量,也可以得到极大的鼓励。
#思:从这个观点出发,温尼科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只能够神经正常,那真的太可怜了。
#行:相比起弗洛伊德的本我与超我相冲突的理论,我更喜欢温尼科特的,认为父母、老师和其他权威,尤其是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活出本我,活出野性,因为本我和野性,才是生命,而超我永远不会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