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天来了!
含苞怒放的花蕾及花朵,无疑首先是吸引人的眼光的,嫩绿的柳条也颇受关注。那么,野草呢?
大好春光或灿烂夏天中,如果只有花红柳绿而没有遍地野草的装饰,景象该是怎样?
我于春暖时节读思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想到了这样的问题。
『2』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这就是鲁迅先生对“野草之生存”的诗言描写。
以“自然观”来看,野草的“吸取露”“吸取水”,是人所不难理解的,“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则属于奇思,并让人意想不到了,而客观实在上,这确是存有的。由是,我们便可见识鲁迅先生的“思域”是超乎寻常的。试问:我们的思维与思想何以如此“冒险”?
以“创作观”来审视,鲁迅先生创作《野草》,“吸取”的“露”何在?“吸取”的“水”何在?“吸取”的“陈死人的血和肉”又该指向什么呢?这实质上是要问一个重大问题,即:作为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其创作能力何来?其创作源泉何在?
我想,在读思《野草》的过程,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发现”,去“思想”,才会真正使我们自身的“能力建设”和“能力发展”受益到切实。
『3』
读思鲁迅先生的《野草》,不能不注重学会“奇思”,要努力增进个人的“奇思能力”。因而,在此,我尝试一次“奇思”:倘若自己变成“陈死人的血和肉”后,“野草”能够从中“吸取”到什么呢?如此问题,不是考问个人的生命价值并对后代的贡献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