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闲:悠闲、安静。
桂花:据资料显示,王维所提到的桂花,并非我们常见的秋桂,而是一年四季皆可开花的月桂。这种月桂无论是颜色,还是香味,形状,都是清清淡淡,很小巧。
空:空寂,由于王维与佛家的渊源,这个空字似乎带有了一丝禅意。
第一句第二句,首先交代事件(鸟鸣涧)的发生背景:无人事烦扰的诗人,于悠闲的心境中感知到桂花的飘落。诗人是如何感知到的?也许是身上沾染了几许清淡的桂香,也许是肩上有了几片桂瓣,更也许,周围静得很,诗人听到了桂花落下的声音。
不管何如,都足可见,不止环境静得很,诗人也是闲得很,心中无一丝杂念,才能与自然融为一体,感知到那细微的变化。接下来,由动景(桂花落)转静景(春山静夜)达到一种奇妙的平衡,为什么说是奇妙的平衡,这是我个人的一种审美观,如果一直写动,这不好,必须下一笔要写静,把那个动态压下来,二者矛盾又统一,实际上这句话,我个人还有另一个想法,桂花飘落是一种什么感觉?轻盈。春山之中空荡寂静的夜晚呢?一点点沉重。二者依旧是一种平衡,我个人推崇平衡之美。总之这两句话,巧妙的营造了一种空寂静谧、恬静优美的氛围。不完全是美,也不完全是不美,个人觉得,这是王维的高明之处。
到了第三句,笔锋一转,又是一个动景,这个动景比之前那个桂花落更直接,而且赋予了山鸟人的情态,不过是月亮升起而已,如此缓缓的情景,居然能把山鸟惊到。也许,惊的不是鸟,而是享受着静谧的诗人,侧面写出环境的幽静,从这一句开始,整个画面就活了,这只鸟是灵魂人物啊,一下子就打破了之前的那些静、沉、空,到了第四句,鸟鸣声和时断时续的涧水声交相呼应,响彻山谷,整个诗一下子就明朗了,富有生命力和情态。这首诗所压的中东辙及平声韵,确也为诗染上了明朗欢快的色彩。
重新细品此诗,前两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记得我在注解里提过,如果资料没错,王维所指的桂花,应当是一种无论颜色、香味、形状都很清淡、小巧的小花。这种花很适合衬托幽静之景,也许无形中还帮助了诗人摒弃杂念,毕竟跟看着淡雅的小花,嗅着似有似无的清香相比,如果是浓烈的玫瑰、牡丹、桃花之流,诗人还能否沉浸在春山的空寂之中?恐怕等不到月出,这浓烈的香气就足以唤醒诗人了。
而再一结合王维与佛家的渊源,此诗似乎还有些别的意味:我对佛家的东西了解并不多,只是一点感觉,前两句更像一种执障,第三句的山鸟,以一种生命力的存在破了这个执障,有点像顿悟。
以上是我的感想。欢迎指正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