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论文《部编版语文教材(初一上册)审美教学探究设计》学士论文研究过程资料

《秋天的怀念》读书笔记

初读,觉得语言稀松平常,再读又觉得如同喝白开水一般,但是细细想来,字里行间又有一股温情在流淌,作者怀念母亲,写下了这篇文章,文章的语言在我看来很平常,几乎是口语化的形式,通俗易懂,但是就这些没有什么华丽词藻的语言却描述出了一位慈母的形象,没有过多的修饰,甚至没有特意的母亲描写,就只是简单的叙述了一下“我”生病之后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常,“我”莫名发火,这时母亲总是悄悄退出去,再进来时已然眼睛红红,却从不说什么,央求说带“我”去看花,“我”同意之后,母亲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特意描写的情节了,再有就是直到生命的最后母亲还在惦念着“我”与妹妹。

没有特别的描写,有的只是日常的细碎对话,但恰恰就是这些稀松平常的日常,却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因为这些贴近生活,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是时有发生,母亲好似就是这样,从来不用刻意的去说去写,几句平常话,已然可以感受到母亲的慈爱,哪怕在生活中闲话家常,提起的几句我们似乎也可以判断出母亲是怎样的,不需要任何的词藻修饰,母亲就在每个人心中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语言也较为口语化,可传达出的这种关于母亲的亲情,却是深刻的,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在读课文时,我们也会有画面出现,一个在得知儿子愿意出去时,高兴的一会儿坐一会儿站的这样一位母亲形象。这样内容简单意义深刻的文章无疑是美的,母亲对子女那种不计回报的关怀,是美的,这种情感是美的情感(能感知到课文里藏着的情感美,但是具体怎么个美法,却又表达不出来,不知道该怎么说母亲对子女这种关怀的美)

翻看了资料,说是美在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美在母爱的深沉,美在对“好好儿活”的诠释,美在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这些都是课文的美点,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是与“我”的日常中吗?比如母亲那些动作,语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