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比自己想象的更為富有。
這是一座圓形塔樓,就在城堡的一角,書房在塔樓的三層。從書房的窗戶望出去,蒙田老爺能看到自己的花園、庭院和葡萄園,城堡的大部分都可收在眼底。蒙田城堡建在一座不高的山丘上,嚴整氣派,南方幾英里外是多多涅河(Dordogne),東距波爾多市約三十英里,屬於佩裏戈爾省(Perigord)。
把蒙田圍在當中的,是他的千卷藏書。上下五層的書架環牆而立,四面八方都是書,他隨手取讀,“不講次第,毫無計劃”。間或掩卷起身,繞室踱步。書房直徑16步,繞行一周約五十步。頭頂橫梁上,蜿蜒盤曲地刻繪著出自《聖經》和古典作品的文句,有如纏繞著樹幹的藤條。
米歇爾•德•蒙田,久役於法院及公眾事務,勞倦已極,幸而軀體尚堪稱全健,遂辭去公務,於主歷1571年2月最後一日,也即他三十八歲生日這天,重返繆斯懷抱;這祖傳的莊園,將成為專供他悠遊、休憩的隱息佳地,如果命運許可,便在安寧中遣此殘生。
從書房屋頂刮去盧克萊修詩句(即:Nec nova vivendo procuditur ulla voluptas,年齒長不會予人新喜樂)的舉動,也標誌著在蒙田的寫作歷程中,他的人生哲學發生了重大轉向——關注的中心從“死亡”轉向了“生活”。
他說他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只除了一點,即我認為自己非常普通”。
故此,蒙田的隨筆,可以看作是西方文學中對於人的意識首次恆久不懈的呈現。
對蒙田來說,人應積極主動而非被動消極地生活。他表現出的生命活力,甚至讓輕不許人的尼采也讚歎說:“這個人和他的文字,真的增加了活在這卋上的樂趣……如果必須要回到那個時代,我想自己也能夠安於在一個有他存在的卋界里生活。”
蒙田從始到終地提醒我們,如果有珍視的朋友,就該常常見面,如果疼自己的孩子,就該陪他們一道進餐,如果愛一個人,就該彼此靠近,伴在身邊。那麽,如果你也想再次真切地觸摸生命,就像福樓拜給一位抑鬱的朋友寫信說的:“讀蒙田吧……他會讓你心情平靜……你會喜歡他的,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