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是从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真正的阅读是从第二遍开始“这句话,正式展开的。
本节课的重点讲的是小说元素中另外几个元素。之前讲了第一个元素是是小说的“标题”。
第二个元素、开头。
开头要具备两个要点,分别是”抓人“和”行文基调“。
抓人眼球很好理解,直接调动读者的情绪、好奇心。
行文基调的重点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
比如《白鹿原》的开头是个总结,七个老婆的传奇色彩即勾人好奇,营造了一部揭开民族秘史的基调;再比如《断魂枪》一书,是总结性的,时代的变化、文章的基调。
在老师看来,短片小说的开头,应该具有提速的作用,一句话交代很多。
放到《露天电影》中,秦山原的一泡尿引出的故事具备这两个要点,仿佛一部电影拉开的大幕,主角直接站立在关键的环境位置,让读者看出他的重要特点。。
第三个元素、结尾。
结尾并非是结局,比较好的结尾——“豹尾“。强而有力,可以是小细节的凸显,或者是高度的概括。
突袭感或反转。是指突然给读者一个袭击,当读者认为可以结束了,给了意料之外的悸动。举例《人生大事》的结尾,余韵悠长。
《露天电影》中的结尾,是白墙上没有电影,秦山原的故事落幕,他尿出来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讽刺又好笑。
第四个元素、小说=故事+意蕴。
首先是故事,然后在加上意蕴。比如婚姻,婚姻里的一地鸡毛,出轨,丧偶式婚姻,有很多同质性,其实需要挖掘更多的。
《围城》中,城里城外的那句话就是意蕴。
《露天电影》中的意蕴,是在报仇的故事中,加上了年代感和不对等的爱和伤害,同时凸显出宿命的安排。
第五个元素、故事核,故事的核心情节。
比如《西游记》的故事核,是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故事核之外有亮点。
三个要素:人物、动机、事件。
《露天电影》中故事核,是孙伯让向秦山原复仇的故事,亮点是“一泡尿”的始终。
第六个元素、情节,是有因果关系的事件。
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是两个故事。如果是情节,加上因果关系,可以成为——国王死了,王后悲伤过度,于是也死了。(突出悲伤)
——国王死了,王后大仇得报,心愿完成,于是也死了。(突出报仇)
——孙伯让的老婆因为爱上秦山原跟电影放映员跑了,所以孙伯让要报仇。
——村里的女人们因为对秦山原爱的炙热,所以15年后,见到他脸红,问“真是你?
在情节部分,我们的写作中常常犯一种错误:就是将过去的事件当成了主要情节。
情节要写当下的故事,过去的事件只能当成背景。老师讲的这个问题,我就有,好几篇文章都犯了这个错误。
反例:犹豫要不要见前男友,回想往昔,想了七八节,然后决定不去。不够高级。
建议改写方式:凸显当下事件,让事件在时间变化中推进,再穿插过去事件,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秦山原的过去,就是在乡亲们的对话,他自己的回忆,孙伯让的审问中,逐渐展开。
最后,还有一个关于《露天电影》一文的疑问,想请老师指点:
感觉“臭蛋“这个孩子的出场和他的语言放在小说中,用来推进情节,显得很高级,但我并不能准确说出好在哪里,其实并不清晰,是否能指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