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北石家庄的历史渊源,学术界有两种说法:其一,“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太铁路而兴,至今不过百余年;而其作为河北省会的时间也不长,仅有短短的53年。其二,不是“火车拉来的城市”,而是在古代东垣、真定、常山、真定、正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石家庄与东垣、正定、石家庄一脉相承。
这里提到的“东垣、真定、常山、真定、正定”,其实指同一个地方,也就是当下的石家庄市正定县,那些是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叫法。这当中,“东垣”的历史最为悠久。
“东垣”的起源要追溯到战国时期,是中山国建造的城垣,其产生和存在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81年中山桓公复国以后,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那时,东垣城雄踞滹沱河南,扼守太行出口,衔燕赵、控中原,成为中山国的战略要邑,在和赵国的南部边境争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那时起,至隋代真定县北迁安乐垒止,东垣城整整延续了约千年,为后来秦在此置县、设郡奠定了基础。
进入秦汉时期,东垣作为滹沱河流域中心城市,既做过郡的治所,即恒山(常山)郡城,也做过诸侯分封地,还做过鲜虞国和中山国的都城。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以东垣(真定)为中心的这一区域成为战略要地,成为政治家、军事家开基创业的风水宝地。
在这片土地上,在赵国和中山国博弈争霸的长期征战中,赵武灵王攻取东垣,在东垣夜梦神女、建神女楼,令群臣赋诗填词以记之,留下千古传奇,也留下了千古悬疑;同样是这在片土地上,汉高祖刘邦亲征平叛,攻城月余,结束叛乱,成就了一番武功文治大业,将有历史记载的东垣走出的第一个政治人物赵佗推上了中国历史大舞台,钦命将“东垣”更名为“真定”,改写了东垣的历史,也留下令人唏嘘扼腕的孽缘;还是在这片土地上,开创“光武中兴”的一代明君刘秀“走国”,通过和真定王刘扬政治联姻,奠定东汉基业,也书写了一个真定(东垣)女子的悲喜人生;仍然是在这片土地上,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与后燕军生死搏战,据真定(东垣),定中原,最终统一了北方。
作为一方热土,这里既是枭雄豪杰开基创业的历史舞台,又是孕育英雄健儿的摇篮。这里是东垣“传奇二赵”——秦汉时的南越王赵佗、三国时的名将赵云的故里,他们的文治武功、胸襟情怀、人格魅力,成为这座古城的文化符号,永久地镌刻在这块热土上,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
千年兴废,历史定格。毫无疑问,古称“东垣(真定)”的正定是石家庄中心城市的源头,是石家庄城市文化的发祥地,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是这些非人力可以改变的优势和城市化的基础因素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酵——现代交通铺路、现代工商业奠基、现代政治催化,在各种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最终促成了现代化中心城市在古代中心城市的基础上兴起和发展。于是,1925年,设立石门市;1948年1月1日,改称石家庄市。
经过多年的发展,石家庄市和其下辖的正定县差不多快合二为一了。尽管导航地图上显示石家庄中心城区离正定县城为18公里,但实际驱车前往就会发现,市县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传统意义上的城乡结合部已不复存在,如果是外地来的朋友,压根分不清哪是石家庄市、哪是正定县。
曾经有一段时间,盛传石家庄市想将正定县改为区,同时将市政府迁往正定,以此带动正定的发展,后因高层不太支持而搁浅。
我不知道此事的真假,也不明白此举背后有什么战略意义。在渝夫看来,并不是所有县域经济都要并入大城市经济圈,尤其像正定这种拥有丰富历史人文资源的地方,如果改县为区,之后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改造,那些宝贵的历史人文资源必然要受到影响甚至损毁,经济压倒一切、历史文物为现代文明让路、人文遗迹被挖掘机破坏的悲剧,我们见得还少吗?放过正定吧,放过正定的“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吧,这座拥有“古建艺术宝库”美称的古城,实在经不起无序开发的折腾了。
实际上,没有成为石家庄市一个区的正定县发展得很好,特别是在发展旅游事业方面表现突出。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保护、修复历史文化遗迹的同时,正定县开始把旅游作为新兴产业突出出来,配合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投资修建、后给县里带来巨额旅游收入的荣国府,开创了文化旅产业的“正定模式”。
近些年,正定县把古城保护风貌恢复提升与文物保护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紧密相结合,实施了古城墙修缮,建设了古香古色的特色区域,开辟了古城文化体验,实行县城内各旅游景点停车免费政策,还建设了一批特色小镇旅游产品专业村,为城乡居民创造更多的增收、就业和创业机会。据官方统计,旅游业已经成为正定县域的支柱产业,2021年旅游收入78.3亿元,亿元,同比增长28.2%。
在石家庄工作和生活的五年多时间里,我曾多次陪亲友前往正定参观游览,几乎每次都会按照古城墙、赵云庙、荣国府、隆兴寺的顺序,与远方来的客人共同感受正定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
2021年10月11日晨草于北京石景山,10月18日晨完善于天津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