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藤野先生》谈鲁迅的爱国情怀
温书
今天我们进入《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的尾声,以下是文章的第三部分(36--38段),与藤野先生分别以后的情形和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36)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37)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38)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6)段,“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局面依然是黑暗混乱的,作者对此感到失望,自己也一度消沉,觉得自己勿以告慰藤野先生的期望,因此“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一个“竟”字将作者的遗憾、内疚、自责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7)段,“总”“时时”表明“我”一直怀念着藤野先生。“最”字分量极重,直抒胸臆,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崇敬、怀念之情。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小而言之”表明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所以对中国学生能一视同仁,耐心教育;“大而言之”表明藤野先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希望医学的交流与发展不受国界的限制,希望新的医学能造福全人类。可见藤野先生是心胸宽广的国际主义者,他的大爱,他的生命平等意识都是永远值得"我"敬佩感激的!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对藤野先生给予热情的赞颂和高度的评价,表达了对恩是的怀念之情。“伟大”之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并且给予“我”这个弱国的学生以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
(38)段,“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我”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行动之一:装订并收藏先生改正的讲义。“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我”对先生的具体怀念之二:悬挂先生的照片。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黑瘦的面貌”“抑扬顿挫的话”,照应了前文,加深了对藤野先生的印象,表明了藤野先生的形象深深的印在了作者的脑海中。“良心发现”指作者的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受到了触动。作者以笔为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这是“我”的具体行动之三:多写文章。
整个第三部分(36--38):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抒发了作者要为正义事业而不懈奋斗的心声。
总起来看全文,一共写了十件事,为每一件事拟一个小标题。①东京见闻②仙台求学受优待③初识藤野先生④添改讲义⑤纠正解剖图⑥关心解剖实习⑦了解中国女人裹脚⑧匿名信事件⑨看电影事件⑩离别先生。
两条线索:一条贯穿全文的暗线,即鲁迅先生的爱国之情;一条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其间的对比、正衬、反衬、烘托、白描、反语、正面、侧面描写为突出塑造藤野先生的形象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本课推荐阅读书籍: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