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的学习懵懵懂懂,中学时的学习紧张兮兮,大学时的学习浑浑噩噩。这就是像我这样的学渣状态吧,即便考完了研究生,依旧是感觉虚度光阴。大学时,临近考试或写论文时,便忙得像个没头的苍蝇,平时便闲得要发霉。这样的求学经历,对我的意义便是,深知高学历代表不了什么。同样的大学,同样的专业,毕业生能力和见识的差距可谓是天差地别。造成这样的差别的主要原因,便是在大学中学习的不同。
《如何在大学学习》是康奈尔大学阅读研究中心主任、荣誉教授沃尔特·鲍克和马里兰大学博士罗斯·J.Q.欧文斯的著作,该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大学学习的方法体系,教导我们如何由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转换为积极自律的主动学习。全书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可谓是一套系统学习的大学生必备工具书。如果当年作为大学生的我能读到这部著作,并能吸收其精髓,恐怕我的学习和能力能早日得到提升。好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今天的我读完这本书,依旧受益匪浅,任何一项能力,都是需要融会贯通的,何况是陪伴终身的学习。
全书分四个部分:打好基础、获取信息、保留信息、解释信息。打好基础部分讲述了在学习之前,我们自身需要具备的技能,包括专注于目标、有效利用时间和空间、学习应对压力、扩大词汇量,这些技能是学习前需要具备的技能,也是工作和生活需要具备的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不靠喝心灵鸡汤,也不能仅仅依靠意志力。这正是这本书比以往学习方法类书籍更进步的地方。它基于脑科学的发展,也正吻合了心理机制。当依靠意志力,强迫自己积极起来,反倒让目标的达成越来越难。让大脑休息和让计划自动运行,是执行计划、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
获取信息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是输入的过程。阅读、听讲座、锁定信息、多渠道学习,是我们大学阶段获取信息的途径。在这个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一定的方法和足够的开放度,会让我们的学习效果大大加强。
保留信息是我们获取信息后,采取行动,加工处理并保留住有用信息的过程。这部分涉及我们如何对抗遗忘,通过做合适的笔记,并将笔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解释信息是将我们学到的知识以特定的形式输出的过程,在大学阶段,这些形式有时候是考试,有时候是写论文。在这部分的最后,有一篇瓦尔特·帕克关于完成论文的文章《我的第一篇研究论文》,这篇论文是一门出色却严厉的教授的课程论文。这篇文章生动具体,让读者体会了怎样才能算真正的大学学习过程。
该书有400多页,33.5万字,读来却一气呵成,毫不费力。章节设计合理,目录有着清晰的逻辑索引功能。当读完整部书后,感到学到了不少知识,仔细回想,又忘了一大半,通过浏览目录的方式,逐渐回想起了一部分,对已经遗忘的知识点通过目录索引找到相关内容重读一遍。
《如何在大学学习》中页边问题很好地引导了读者的阅读,在读之前,先读问题,内心中有了自己的初步想法,再对照作者的方法,以此来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每章节末尾设置的复习题,也是该书的一大特点,这一部分,对于读者来说,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可以强化读者对概念的理解,但我作为曾经被题海战术打懵圈的人,一概跳过没做。终于,可以如此大胆地不写作业了。
学习,伴随着我们终身。学习的效率如何,效果如何,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个大问题。推荐给每位大学生和毕业生读一读该书,我们的学习本该就如此主动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