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中总是不自觉地浮现出在大学校园的一些画面。而现在,距离我大学毕业,已经有四年半的时间了。
我的大学是在广西桂林度过的。很多人一提起桂林,首先想到的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想到的是桂林的生活节奏很慢。确实如此,我的大学四年,真的过得非常悠闲。
那时候一周的课并不多,早上起床后慢悠悠地吃碗桂林米粉,上完课之后基本上就没什么事了,偶尔会在群里疯抢兼职的机会,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在周五坐车去阳朔,周末在那里玩上两天立马就痛快了。
我们宿舍的姐妹当时已经算比较爱学习了,但也主要体现在考试前两周在自习室待到九点半再回宿舍,偶尔去个图书馆也是借几本小说看看。
我记得当时大家都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有时候学校发通知强制全班学生去参加一些讲座,每个人都会埋怨几句,然后赶着最后几分钟冲到教室里,之后便偷偷地在下面看小说、玩手机,每次到了主讲人答疑环节,台下都是令人窒息的沉默,没有人愿意举手提问。
而现在,我已经结婚生子,常常被工作和家庭的事困扰,然后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大学才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却被我们白白荒废了。
打开《如何在大学学习》这本书,我不止一次遗憾没有早点遇见它,我也幻想过,如果早点遇见它,我的人生是否会有所不同?
02
这本书的作者是沃尔特·鲍克和罗斯·J.Q.欧文斯,你或许对这两个名字并不熟悉,但你也许听说过著名的康奈尔笔记法,这种方法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它的步骤包括记录、简化、背诵、思考和复习五步。而沃尔特·鲍克,就是康奈尔笔记法的发明者。
这本书的结构也十分清晰,全书分为打好基础、获取信息、保留信息、 解释信息四部分,内容涵盖专注于实现目标、有效利用时间和空间、学习应对压力、更聪明地阅读、让讲座更具活力、多渠道学习、对抗遗忘、做笔记、成功通过考试、提交出色的论文等学习模块,手把手帮助学生调整思路,科学高效地优化学习模式。
如果你现在正在读大学,完全可以将这本书摆在书桌上,先快速浏览一遍,不需要一字一句地去研究细节,你只要圈出重点内容,在脑海中留下一个印象即可。
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翻到每一个章节前的思维导图,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章节的重点。
然后,当你在学习中遇到相关问题时,你完全可以像查字典一样打开这本书,它就是一本教你如何实操的工具书,可以指导你做得更好。当然,要让这本书发挥最大的功效,你必须提前预习,知道可能会遇到哪些难题,如果是坐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问时再匆匆打开这本书一定是来不及的,毕竟老师和同学的时间都很宝贵,没有人愿意等你从书中找到答案——如果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他们宁愿自己去找答案吧。
03
读完全书,很多前面看过的内容其实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书中也提到过,这就是非常普遍的遗忘现象,好在我听取作者的建议,一边看书一边做了笔记,所以在写这篇文章时,稍微翻看一下笔记,便又记起来了。
书中最后一篇文章《我的第一篇研究论文》真的写得非常精彩,就是作者沃尔特·鲍克的亲身经历。他在读大学时很多学生都害怕选威尔伯·亨得利肯教授的课程,因为这位教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更可怕的是,他可以直接选择25名优秀的学生,另外10名学生则由系统抽取。
很明显,另外这10名学生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他们很难跟上老师和其他25名学生的进度。鲍克很不幸地成为了那十分之一,但他很喜欢亨得利肯教授,并且觉得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所以,在其他9名学生陆续换课之后,鲍克顶着教授和同学惊讶的目光,继续坚定地坐在教授的课堂上。
后来,鲍克还是有些跟不上,但他在努力让自己多学点东西,牢记教授讲的每一句话,努力让自己由可能的不及格慢慢向必须达到的70分靠近。
当亨得利肯教授布置了一篇课程论文并强调该论文占期末总分的三分之一时,鲍克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或许并没有其他25名学生那样的优秀,但他可以提前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他获得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教授也有了更加密切的接触。
最后的结局很完美,当很多学生以各种借口推迟交作业时,鲍克上交了一份优秀的作品并得到了亨得利肯教授的大力称赞。
这篇文章很长,但它能给你很多启发。
结语
关上这本书,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我已经不是大学生了,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不能再学习了。
很多人的时间都花费在追忆往事或憧憬未来上面,他们不明白,我们更要做的,是把握当下。
现在已经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了,《如何在大学学习》这本书里面的很多方法,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
还在等什么呢,赶紧按照书中的方法做起来吧,会学习的人,工作和生活,都可以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