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阳春三月,沐浴着阳光,翻看国学经典《大学中庸》。虽文章简短、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旁有注解,读来仍半知半解。只怪自己才疏学浅,读书太少,囧也。
最先引起我兴趣的是《大学》第二章中“格物在致知”,读杨绛《我们仨》中,常常出现“格物致知”,钱钟书先生喜欢“格物致知”,就连出去吃饭,全家人也会对着旁桌的人“格物致知”,当时对这四个字一头雾水。
原文:“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意思是:“想要规范自己的家庭,就须先修养自己的言行。想要修养自己的言行,就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就须先真诚面对自己的意念。想要真诚面对自己的意念,就须先推究自己所知的善。推究自己所知的善,就是要辨别外物与我的关系。”
读到这里,对《我们仨》一家那种温和,相爱,宽容,平静的生活状态,我毫不怀疑,只生艳羡,因为他们随时随地都在“格物致知”,在“修身”,所以“家齐”。
《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根本。其中“身”指言行而言,修身即是修养言行。言行是表现于外者,其基础则在于内心的修炼。
关于修身,杨绛先生就是我的榜样。
钱钟书是一个文化上的超人,生活上的白痴,且为人十分的呆萌,常自叹“拙手笨脚”。这还真不是自黑。
他不会大蝴蝶结。
分不清左脚右脚。
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子那样一把抓。
一到牛津,公交车还没站稳,他就急急地下车,然后摔了个狗吃屎,然后磕掉了大半个门牙。
在杨绛生钱瑗住院期间,他也是闯祸不断,钟书每次去产院探望,都是苦着脸,扮委屈状,惨兮兮地说:“我做坏事了。”
倒吓了杨绛一跳,赶忙安慰他:“怎么了?”
原来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不要紧,我会洗。”
“墨水呀!”
“墨水也能洗。”
然后第二天。
“我把台灯砸了。”
“不要紧,我会修。”
“我把门轴弄坏了,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个,门不能关了。”
“不要紧,我会修。”
这要是换做别的女人,肯定分分钟炸毛,嫌弃这个男人,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然后每一件小事,都足以变成一场大灾难。
但杨绛是谁?修身齐家之人——虽在古代多指男性,但杨绛先生巾帼不让须眉,也不愧为近百年来唯一称之为先生的女性。她的宽容大度,贤良淑德,应该得益于“修身”。
国学经典,虽难啃难读,但我愿用一生来品味其中甘甜。感谢叙事者,为我打开这扇大门——“至善”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