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齐国公府小公爷齐衡因在马球会上同时被兖王女儿嘉成县主和荣妃妹妹荣飞燕看上。
而兖王又对皇位志在必得,为凸显势力就设计荣飞燕在元宵灯会上被掳走损他清誉以致其自尽,荣妃一家投告无门,心中憋屈。
兖王为逼齐衡同意娶嘉成县主竟当街将齐国公“请进”府中不让其回家,齐衡在家族及兖王强势逼迫下接受这门婚事。
只因皇上未立储君,所以太子人选一时甚嚣尘上。荣贵妃出身寒门,膝下无子,面对朝政情形为自保他将武将家眷“请进”宫中,名义上是雅集,实则是挟为人质,伺机发动政变。
当他在一众官眷前诉说自己妹妹的冤情无法申诉时,我看到她流下了眼泪,突然就明白了当时身在舆论漩涡中的荣家渡过了多么难捱的时光。
荣贵妃家尚且是皇戚国戚突遭横祸还是如此,更别提那些不知名的普通家庭在面对家庭巨变时所要承受的压力。
荣妃说,‘你们在座的哪一个没有在背后议论过我的出身,哪一个没有在我妹妹出事后讥讽嘲笑。我虽贵为贵妃,却无法替我妹妹申冤报仇……今天我就是想让各位也尝尝我家里人曾经尝过的滋味。’
兖王最终用全家性命为其野蛮付出代价,也彻底退出了竞争议储赛道。可谁会想到一心筹谋皇位的他竟然为了争口气,抢个女婿就让精心布局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爱嚼舌根的官眷们估计再也不敢在人前人后搬弄是非,在他人伤口上撒盐了。宫变中血淋淋的场面估计到死他们也难以忘记吧。
齐衡母亲把荣飞燕当年遭受的苦楚也尝试了一遍:他被荣妃丢到大街上任千人瞧、万人看,后来被家人寻回后整日闭门不出。
庄子说,“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就是在我们能感知的范畴之内可讨论机理,知道一些相关性、因果性,但并不随便加以是非判断。
每个朝代都有饱读诗书之士,也有认真践行之人。但莫以个人自以为是的观点去定义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和事。
“是非背后不过是说辞,背后是各人的价值观,以及利益的延展。”
若这些被扣为人质的官眷们能从荣妃一家的遭遇中汲取前车之鉴好好规训子女,对外既不落井下石也不冷嘲热讽,就不会遭此横祸。
官眷们被抓后的哀戚恸哭看似惹人同情,却是吃了荣飞燕的人血馒头而不自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