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的需求》
咨询579场,讲师班450天,读书打卡281天
周末,女儿参加同学生日宴,几个同学聚在一起玩了一整天。临近结束的时候,我们过去了,并和其中一个女同学打乒乓球。女儿看到我和她同学打乒乓,就过来直接说:“妈妈,我和你打乒乓球吧!”女儿之前也有和我一起打乒乓的经历,打得还不错。但这次我刚和她同学打起来,感觉到小女孩和我打球的兴致也很高,女孩的妈妈也刚刚走过来互动,我也不想扫女儿同学的兴,就对女儿说:“你等下嘛!”不过,这时我打球也变得忐忑,幸亏一个电话进来,我就扔下手机匆匆接电话去了。
这件事情,我觉察哪里不对劲,尤其对自己的女儿。后来回家后,跟女儿讨论生日会其他问题的时候,我还责怪了女儿不该在妈妈刚刚和同学打乒乓的时候来催妈妈和她打。直到那个时候,我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反而一直在责怪女儿。女儿也觉得委屈。但是今天女儿上学去了,我把这件事提出来和老师们讨论一下了,才发现其实自己当时原本可以处理更好的。
当时,面对女儿的“和她一起打”的要求,我内心的声音是“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我才刚刚和她同学打两下,再怎么你也要等等啊!”我把孩子内心的需求,当成当下我必须要做的事。而这恰恰是当时现场犯的一个错误。孩子的需要,并不是即时立刻马上要付诸行动,最重要的是在行动之前,我们有没有看到?
看到孩子的需要,并说出孩子的需要,然后和孩子商量方法。这是我从中学习到的经验。我们成长这么久,理论学了不少,但遇到具体事情,还是需要不断磨练。今天放学后,我打算和女儿聊聊打乒乓的事,并真诚地和女儿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