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合之众》中悟教育

        这本书是1895年出版的,为写读写共同体作业再次复盘“群体的意见和信念”间接成因中的教育:

        一个国家为其年轻人所提供的教育,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国家未来的样子。


      包括赫伯特·斯宾塞在内的许多杰出哲学家,已经毫不费力地证明,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变他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他天生的热情,而且有时只要进行不良引导即可,害处远大于好处。


      从小学直到离开大学,一个年轻人只能死记硬背书本,他的判断力和个人主动性从来派不上用场,受教育来说就是背书和服从。


      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变改变它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他天生的热情,而且有时——只要进行不良引导即可——害处远大于好处。


以下是我的?

      只要是有靠山在是不是都是应试教育?学科教学教会学生答题写试卷,还可以教会他们什么?

      学历、证书、文凭等,能提升人的能力吗?

      死记硬背不可取,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的理解且运用知识呢,难。

        我不喜欢学生见到我唯唯诺诺的,尊师重道是一方面,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也很重要,如果家长说某学生只听我的我希望是喜欢我,并不是怕我。

    多一点生活,多一点实践,对他们有好处。说实话中秋节带娃去稻田之中,我是分不清稻谷和小麦的,原来在劳动教育中带学生去栽种,我也不知道怎么栽种小菜苗的,还好有亲身实践过的学生教,一起学习吧。

      约了个各方面都好但就是不爱写作业的学生家长面聊,我们达成共识,过程中我们都很看重孩子的内驱力养成,学会吃学习的苦也是学会坚持有韧性,并不是告诉她孩子几次作业没写我催促了几次,四十分钟时间半小时都在聊孩子的未来规划和如何引导孩子的品性塑造等。最后五分钟家长把焦虑时买的一堆教辅资料拿给我帮做筛选,走之前我和她说做不做要尊重孩子意愿,适当推她一把但让她主动向前走更重要。家长回去后可能想了挺多发消息感谢我的同时提到今天全是干货收获满满。哈哈哈,可能孩子现目前看不到太大的变化,但我希望今天的交流有些共鸣或让家长意识到什么并愿意和孩子一起努力,就会让我有成就感。


      这句话也是书里写的: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中国教育是班级管理制度自有原因。那我的班级群体间一定要是合力向上锦上添花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