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特里·科尔
摘录整理:和弦夜光杯
读书目的:学习个人边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边界的方法,找出至少1个持久自我改变的触动点。
十行采集:
1.个人边界包括内在边界和外在边界。
内在边界是你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即自己如何对待自己;外在边界是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即他人如何对待你。
2.不健康的边界模式往往源于对责任的混淆。保证你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安全是你的责任,它们必须永远是你的首要任务。
当你明确了自己需要处理的事情时,改变的过程将变得更加容易。
3.你将与你的内在小孩建立联系,这是你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满足的那一部分。
事实上,未解决的童年创伤确实会对我们当前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4.许多问题的核心是:无效的沟通技巧导致了薄弱而混乱的边界建立技巧。
要成为掌控边界的大师,你必须允许自己感受所有的情绪。
5.每个人都需要建立健康的内在边界和自我关系。建立和维护健康的边界是一门改变人生的艺术。这种改变的主要驱动力是你的真实感受。
6.当你能够直接而诚实地表达自己时,好处是双重的。他人能看到真实的你,你也为生活中的其他人创造了看见真实自己的空间。你不再剥夺世界对真实的你的认识,那是只有你才拥有的东西。
7.个人边界是无形的,因此需要用(反复的)言语和行动来建立。
个人边界也因每个人的不同而独特,受个人童年经历、文化规范、性别角色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
8.个人边界通常分为5个大类:物理边界、性边界、物质边界、心理边界、情感边界。当这些边界中的任何一个遭受侵犯时,我们都会陷入麻烦。
9.个人边界分为3种类型:
•僵化型:大多由对脆弱的恐惧所驱动。体现为:不寻求帮助;回避亲密关系;
表现冷漠或冷淡;习惯于孤立自己等。
•松散型:过度受到他人的想法、感受、问题的影响。体现为:过分迁就他人;在想说“不”的时候说“是”;回避冲突、过于友善;过度分享个人信息;过度忍受。
•健康型:可靠、自信、值得信赖;不会特别情绪化;重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请求和接受帮助都感到自在;能接受和尊重他人的边界。
10.健康的个人边界可以保护你免受情感伤害,维护你的个人尊严,增进你的人际关系,包括你与自己的关系。
一行精华:
个人边界是无形的,因此需要用(反复的)言语和行动来建立。
个人边界分为3种类型:僵化型、松散型和健康型。不健康的边界模式往往源于对责任的混淆。
触动,反思,改变:
前一本书《不原谅也没关系》,系统阐述了成长过程中遭受的伤害会如何影响我们今后的人生,以及如何化解的方法。
而这本书就是关注点更集中的前书的姐妹篇,通过关注个人边界的形成,来说明童年经历的各种影响。
相比之下,这本书的案例可能更容易理解。例如僵化型边界就是前书中4F反应的战与僵;而松散型边界就是逃与讨好。
而童年伤痛会导致不健康边界的形成,要想改变成健康型边界,就必须让内心回到过去,去觉察、寻找诱因直至找到自我疗愈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