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记:感谢简书,让我敢于呈现自己拙劣的文字,没有任何包袱。几日前参加了一个现场稿件改写的会议,我发现自己头脑一片空白。一方面因为生孩子换了轻松的岗位没有练笔机会。另一方面,虽然喜欢看书,但极少思考,都是看个故事梗概,偶有感慨也都与朋友或妹妹聊天时几句带过。从今天开始我要试着写一写读书笔记,不为自己设定目标,“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差不多”先生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笔下的一个寓言人物。他有一双眼睛,但看不清楚。他有一对耳朵,但听不明白。他有鼻子和嘴,但对味道不是那么讲究。他的头也不小,却记不住什么。妈妈让他买红糖,他买了白糖,说红白差不多。老师问他祖籍是哪里,他把山西说成陕西。工作上他总是算错账,生活里他总是差不多。胡适先生用调侃的口吻描述了一系列差不多先生的特点,佐证的例子都来源于生活,“差不多”这样的先生各市各乡各村都有,凡事不求甚解,不争不抢,似乎看透红尘,好多人争先效仿。但胡适先生最后用了一个“懒”字总结了差不多先生凡事只求差不多的原因,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事实上,差不多是一种不愿改变的思维习惯,不愿努力的惰性理由。“差不多”因差不多的个性最终命丧黄泉,临终还是用差不多的理论宽慰自己,“死”“生”也差不多。殊不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小数点之差会导致卫星无法升天,甚至坠毁。一个不留神会发生交通意外,轻者伤、重者亡,“差不多”的思想怎可姑息!胡适先生也曾发表过“人生有何意义”的演讲,让人受益匪浅。如果凡事差不多,那活着就是行尸走肉。“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个生物体的诞生并无意义,意义是你在活着的过程中赋予的。是要求真求实求尽善尽美,还是得过且过差不多?一项工作两种态度必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差不多只会让你停滞不前。一样的生活条件,不同的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同样会收获不同的生活质量,差不多只会让你的生活变成苟且。人生短暂,当不负时光,摆脱差不多的懒惰思想,努力的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