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之“正”德:中者,正也。不正非中。正,止于一,一者,道也。
《道德经》: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一正。
得者,德也。德,内在的,本有的。一,专一、专注、心无旁骛。
德一:清、宁、灵、盈、生、正。
不正非中,哪些情况属于不正呢?——贪、嗔、痴、慢、疑;
1、陷于欲望,不得清净,不得其正;(贪)
2、陷于情绪,不得安宁,不得其正;(嗔)
3、陷于情感,不得自由,不得其正;(贪、痴)
4、陷于妄想,不得智慧,不得其正;(痴)
5、陷于自我,不得自在,不得其正;(痴、慢)
6、陷于迷乱,不得清醒,不得其正;(痴)
7、陷于疑惑,不得定信,不得其正;(痴、疑)
8、陷于知见,不得真实,不得其正;(痴)
9、陷于二元,不得中道,不得其正;(痴)
10、陷于表象,不得真相,不得其正。(痴)
中之“清”德:
1、离欲:知止、知足、清心、寡欲、出离心;
2、离情:转小爱而大爱,转执著为智慧;觉照、慧观;
3、离妄:静心、净心、观心、觉照;
4、离我:四念处观法;悟无我;
5、离疑:正念训练,智慧训练,读智慧经典,树立正见;
6、离相:三法印、缘起性空、智慧观照、悟见真心、真性、真相。
中之“诚”德:
1、诚于道:矢志不渝地追求大道,追求真理,践行大道,践行真理。
2、诚于心:专一、专注地内求大道,去妄存真,转识成智;
3、诚于己:不自欺,慎独,警觉、自省,自信,自立、自强不息;
4、诚于人:诚信,言出必行;守承诺;真诚,坦诚,诚实,替对方着想;待人如己;不算计,不搞计谋。
5、诚于事:担当、尽心、责任心、全力以赴;
6、诚于世:俯仰天地,无愧于心;无私利众,积极奉献,弘扬大道,传播大爱,传递智慧,自觉觉他。
7、诚于生:不负此生,积极进取,升华生命,获得智慧的觉醒和自由;
8、诚于死:以死亡为参照系,警觉生命的无常,唯有彻底打碎小我,才能获得超越死亡的智慧,将死亡化为升华和解脱的良机。
中之“明”德:
1、明大道:1)理上的明白;2)事上的明白;
2、明中道:明白中庸之道,不仅明白,而且能够进行实践,以其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在准则。
3、明事理:1)世俗谛的真理;2)胜义谛的真理;3)世俗胜义圆融之理——中道智慧;
4、明明德:让自己生命中本有的光明性德显发出来,照耀自己的生命,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
明德,光明性德,是本有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智慧本心,大爱无量,光明无量,智慧无量,慈悲无量,超越时空,究竟圆满。
5、明时势: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永远活在新的自己。
6、明新知:活到老,学到老。为道日损的同时,也要为学日益。要跟得上时代,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何做到:1)温故而知新;2)每日学习一点新知识(早读雪漠);
7、明自心:明自本心,见自本性。
8、明人心:明白人心与人性,明察其根性、习气、长处、不足,善加引导,从善如流。
9、明世事:社会、家庭、工作、企业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礼——为人处事之道。
10、明“明觉”:警觉、觉照、清明、清醒。安住光明的觉性,安守中庸、中和之道。
中之“和”德:
1、和谐:七情未发谓之中,发而皆有节谓之和。懂得节制,不过度,不过分,不放纵,不走极端。
家和万事兴,和谐相处是家道文化非常重要的内容。
和谐之道,是天地之道,是万物之道,是人类之道。是人类文化的光明大道。
身心和谐,内外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人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更高的和谐:生亦和谐,死亦和谐。
2、和蔼:对待孩子、晚辈要和蔼,和蔼即是仁。
3、和气:心平气和。气和的前提是心平。
4、和平:反对战争,倡导和平,有事商量着办。
5、和乐:和谐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6、和美:和和美美;和美就是幸福。
7、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与人和谐相处的同时,始终保持独立的思想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