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下)为生存父母教书乡村 图饱饭式昭定亲农家
爸爸在刘村教学,顺便给人看病。慢慢地,找他看病的人多了。尽管他开方子不要钱,村里的人们还是把地里长的红薯、山药蛋、鲜菜和鲜果都送来了。刘村到肃静村有二里地,爸爸也能顾家,一家人日子渐渐好起来了。
快到秋尽时,妈妈对爸爸说:“今年宽裕了,给你做件棉袍吧。你天天来回走,需要件挡寒的衣服。”爸爸慌忙说:“不用不用,不冷。凑合着穿旧的吧。”“还是做一件吧,大冬天遇上晚上出诊,没件厚实衣服不行。”妈妈领月利时,发现爸爸已经预支了两个月的工资。知道爸爸又抽料子了,回到家里悄悄地和爸爸吵了一架。爸爸又出走了。
春节前,居无定所的妈妈带着两个弟弟来到四姥姥家,打扫开一间岔窑住下,但和四姥姥分灶另吃饭。四姥姥常在妈妈面前讲:“式昭太能吃,我养不起她了。我是个有出项没进项的死水坑。你四叔死了十六年了,就算他给我留下一大瓮水,我舍不得用瓢舀,舍不得用碗舀,我是用酒盅舀,就这样一点一点舀,那瓮里的水也只剩个底子了。你得想个法子,式昭在我这儿不是长久之计。”
“式昭不在了,那你的生活起居怎么办?”妈妈问。四姥姥叹息着说:“唉!管不了那么远的事啦。”
妈妈又说:“我让她在你这里,主要是因为你反正需要个人伺候,让她在这里我也放心。如果我带着她到村里,住的是公共地方,皇协军、便衣常有来往。她长得个子高,像个大姑娘似的,现在这样的世道我害怕招惹是非。”
回到住处,妈妈问我:“你四姥姥每年的租子谁收?”我说:“这两年四姥姥就不收了,只是大姥爷家的马大哥按时给我们米面。马大哥常对四姥姥说这女孩饭量大涨,你的粮食不多了之类的话。四姥姥有时也和我说:‘咱俩斗米、斗面地吃,也吃不了我十几亩地的粮。可是没办法,我没有儿女能怪谁?’”妈妈听了长叹一声。
1944年的正月下旬,妈妈要去肃静学校开学。临走前,四姥姥又说:“你还是想个办法吧,式昭太能吃,我养不起她了。”妈妈没作声就走了。
隔了五六天,妈妈回来告诉四姥姥说:“我托人给式昭找了个婆家,是肃静村姓曹的一户人家,庄户人家。这家有六个儿子,两个女儿。女儿们都嫁了,老大效文已经娶过媳妇了。给式昭说的是他家老二,叫效武,也是属马的,比式昭大一轮回。他在北关口开着一个修理车子的铺(汾阳人叫自行车为车子),穷苦人家,娶媳妇比较困难,娶了媳妇自然就会珍惜。本人又有手艺,以后骑车子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至于没做的。现在这种世道,粗茶淡饭能吃饱,不用受饥饿就行。后天人家就来见面,见面订婚一块办。”
四姥姥惊讶地说:“这么急?你才去了五六天,就把这么大的事敲定啦?好歹等她老子回来商量一下。况且也没见着人,孩子愿意不愿意?唉!你怎么能这么草率,孩子还不够十五岁呢。”
歇了歇,四姥姥又说,“庄稼人家,春天种在地下,秋天收在天上。天旱雨涝不由人,刮风下雨不由人,吃饭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呢。”言外之意是我嫁给庄稼人家,迟早难免挨饥受饿。
妈妈说:“我不瞎闹。老人们说‘一技在身,不输于万贯家财。’再说了,钱和银子是死宝,人是活的。我把她托付给一个可靠的人就放心了。你这儿不能住,这种社会,我能怎么办?至于她老子,有我呢,能靠他?我还怕他把我孩儿卖到那不干净的地方呢。”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一下扑到妈妈怀里,哭着说:“妈妈我不想嫁人。”
这时妈妈也哭了:“妈更不想让你嫁,可是妈妈没办法,谁让你赶上这少吃没喝、兵荒马乱的世道。”母女俩抱头痛哭了一场。四姥姥再没吭声。
妈妈要走了,嘱咐我:“后天人家来见你,你可不能哭,你给他倒杯茶就行,听妈妈的话。”我点头答应了,我知道妈妈是疼爱我的。现在急急忙忙打发我出嫁是无路可走,被逼无奈。我听妈妈的话不让她再为难,她的眼睛有病,不能再让她哭了。
隔了两天,阴历二月初五,妈妈领着两个男人回来了。我低着头把茶给他们端过去,就跑出去了。我跑到后院的园子里,坐在枣树下心想:“就怪四姥姥,是四姥姥逼着妈妈带我走,妈妈是没办法了才走这一步。爸爸漂流在外也不知道改了‘吸料子’的毛病没有?小伙伴拉小就是因为她爸爸‘吸料子’,九岁就给人当了童养媳,六岁的弟弟也给卖了。现在妈妈养活两个弟弟不容易,想着想着流下了眼泪,心里想爸爸亲我,他不会卖我,可他也管不了我,我该怎么办?”
“式昭!式昭!”听到妈妈的叫声,我赶紧把泪水擦干,慢悠悠地走出后院门,回到房里。有好几个院邻在议论:“看上去人还不错,不像个二十六七的人,倒像是二十一二岁,精眉俊眼挺精干的。大十二岁也不算大,女人不经老。”
高妗子见我回来,笑着说:“蠢女子,你妈给你找了个好女婿,你连看都不看一眼。今儿是第一次,人家倒还能原谅你,以后可不行,怎么也得再回来倒杯水。”说着她顺手拿起桌上放着的小红包打开说:“这是长命绳,快来带上。”说着拿着就往我头上戴,我用手挡住,还放回原处,家里的人“哄”地笑了。四姥姥说:“这叫一根绳拴死人,从今天起你就是人家的人了。”
她们七嘴八舌议论着,我只想哭,可又不敢哭,只是低着头不吭声。
下午妈妈匆匆忙忙走了,屋里只剩下我和四姥姥。四姥姥唠唠叨叨地说:“你妈不懂人情世故,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这事给定了,不像个有文化的人做的事。人家是养女攀高门,她可好,连个门当户对也够不上。你们张家也算是城里的门第人家,咱马家书香门第,几辈子也没和庄稼人结过亲,她竟然能给你找个村里的庄稼人家。都怪你爸爸‘吸料子’害得。”
我听着听着突然蹦出:“你要不三番五次让我妈妈领我走,我妈妈也不会这样快就打发我出嫁。再说了,我走了谁来伺候你?没人喂你锭药,你连醒也醒不了……”说着说着出声哭起来,四姥姥也哭了。她说:“你可不能怨我,我的意思是让你妈贴我一部分粮食,你还在这儿住着。谁想她竟这么快就把你订出去了。如果人家要明年娶还好说,如果要今年娶,我也没办法。你二姨也有下家了,不知道哪天就要出嫁了。我没人伺候还不知道能活几天呢!”
四姥姥越说越哭。我怕她背过气去,赶忙去为她搓背。四姥姥一个劲地哭,我拿了两块毛巾,递给四姥姥一块,我留一块。整个下午两个人都在伤心落泪。
爸爸在刘村教学,顺便给人看病。慢慢地,找他看病的人多了。尽管他开方子不要钱,村里的人们还是把地里长的红薯、山药蛋、鲜菜和鲜果都送来了。刘村到肃静村有二里地,爸爸也能顾家,一家人日子渐渐好起来了。
快到秋尽时,妈妈对爸爸说:“今年宽裕了,给你做件棉袍吧。你天天来回走,需要件挡寒的衣服。”爸爸慌忙说:“不用不用,不冷。凑合着穿旧的吧。”“还是做一件吧,大冬天遇上晚上出诊,没件厚实衣服不行。”妈妈领月利时,发现爸爸已经预支了两个月的工资。知道爸爸又抽料子了,回到家里悄悄地和爸爸吵了一架。爸爸又出走了。
春节前,居无定所的妈妈带着两个弟弟来到四姥姥家,打扫开一间岔窑住下,但和四姥姥分灶另吃饭。四姥姥常在妈妈面前讲:“式昭太能吃,我养不起她了。我是个有出项没进项的死水坑。你四叔死了十六年了,就算他给我留下一大瓮水,我舍不得用瓢舀,舍不得用碗舀,我是用酒盅舀,就这样一点一点舀,那瓮里的水也只剩个底子了。你得想个法子,式昭在我这儿不是长久之计。”
“式昭不在了,那你的生活起居怎么办?”妈妈问。
四姥姥叹息着说:“唉!管不了那么远的事啦。”
妈妈又说:“我让她在你这里,主要是因为你反正需要个人伺候,让她在这里我也放心。如果我带着她到村里,住的是公共地方,皇协军、便衣常有来往。她长得个子高,像个大姑娘似的,现在这样的世道我害怕招惹是非。”
回到住处,妈妈问我:“你四姥姥每年的租子谁收?”
我说:“这两年四姥姥就不收了,只是大姥爷家的马大哥按时给我们米面。马大哥常对四姥姥说这女孩饭量大涨,你的粮食不多了之类的话。四姥姥有时也和我说:‘咱俩斗米、斗面地吃,也吃不了我十几亩地的粮。可是没办法,我没有儿女能怪谁?’”妈妈听了长叹一声。
1944年的正月下旬,妈妈要去肃静学校开学。临走前,四姥姥又说:“你还是想个办法吧,式昭太能吃,我养不起她了。”
妈妈没作声就走了。
隔了五六天,妈妈回来告诉四姥姥说:“我托人给式昭找了个婆家,是肃静村姓曹的一户人家,庄户人家。这家有六个儿子,两个女儿。女儿们都嫁了,老大效文已经娶过媳妇了。给式昭说的是他家老二,叫效武,也是属马的,比式昭大一轮回。他在北关口开着一个修理车子的铺(汾阳人叫自行车为车子),穷苦人家,娶媳妇比较困难,娶了媳妇自然就会珍惜。本人又有手艺,以后骑车子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至于没做的。现在这种世道,粗茶淡饭能吃饱,不用受饥饿就行。后天人家就来见面,见面订婚一块办。”
四姥姥惊讶地说:“这么急?你才去了五六天,就把这么大的事敲定啦?好歹等她老子回来商量一下。况且也没见着人,孩子愿意不愿意?唉!你怎么能这么草率,孩子还不够十五岁呢。”
歇了歇,四姥姥又说,“庄稼人家,春天种在地下,秋天收在天上。天旱雨涝不由人,刮风下雨不由人,吃饭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呢。”言外之意是我嫁给庄稼人家,迟早难免挨饥受饿。
妈妈说:“我不瞎闹。老人们说‘一技在身,不输于万贯家财。’再说了,钱和银子是死宝,人是活的。我把她托付给一个可靠的人就放心了。你这儿不能住,这种社会,我能怎么办?至于她老子,有我呢,能靠他?我还怕他把我孩儿卖到那不干净的地方呢。”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一下扑到妈妈怀里,哭着说:“妈妈我不想嫁人。”
这时妈妈也哭了:“妈更不想让你嫁,可是妈妈没办法,谁让你赶上这少吃没喝、兵荒马乱的世道。”母女俩抱头痛哭了一场。四姥姥再没吭声。
妈妈要走了,嘱咐我:“后天人家来见你,你可不能哭,你给他倒杯茶就行,听妈妈的话。”我点头答应了,我知道妈妈是疼爱我的。现在急急忙忙打发我出嫁是无路可走,被逼无奈。我听妈妈的话不让她再为难,她的眼睛有病,不能再让她哭了。
隔了两天,阴历二月初五,妈妈领着两个男人回来了。我低着头把茶给他们端过去,就跑出去了。我跑到后院的园子里,坐在枣树下心想:“就怪四姥姥,是四姥姥逼着妈妈带我走,妈妈是没办法了才走这一步。爸爸漂流在外也不知道改了‘吸料子’的毛病没有?小伙伴拉小就是因为她爸爸‘吸料子’,九岁就给人当了童养媳,六岁的弟弟也给卖了。现在妈妈养活两个弟弟不容易,想着想着流下了眼泪,心里想爸爸亲我,他不会卖我,可他也管不了我,我该怎么办?”
“式昭!式昭!”听到妈妈的叫声,我赶紧把泪水擦干,慢悠悠地走出后院门,回到房里。有好几个院邻在议论:“看上去人还不错,不像个二十六七的人,倒像是二十一二岁,精眉俊眼挺精干的。大十二岁也不算大,女人不经老。”
高妗子见我回来,笑着说:“蠢女子,你妈给你找了个好女婿,你连看都不看一眼。今儿是第一次,人家倒还能原谅你,以后可不行,怎么也得再回来倒杯水。”说着她顺手拿起桌上放着的小红包打开说:“这是长命绳,快来带上。”说着拿着就往我头上戴,我用手挡住,还放回原处,家里的人“哄”地笑了。四姥姥说:“这叫一根绳拴死人,从今天起你就是人家的人了。”
她们七嘴八舌议论着,我只想哭,可又不敢哭,只是低着头不吭声。
下午妈妈匆匆忙忙走了,屋里只剩下我和四姥姥。四姥姥唠唠叨叨地说:“你妈不懂人情世故,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这事给定了,不像个有文化的人做的事。人家是养女攀高门,她可好,连个门当户对也够不上。你们张家也算是城里的门第人家,咱马家书香门第,几辈子也没和庄稼人结过亲,她竟然能给你找个村里的庄稼人家。都怪你爸爸‘吸料子’害得。”
我听着听着突然蹦出:“你要不三番五次让我妈妈领我走,我妈妈也不会这样快就打发我出嫁。再说了,我走了谁来伺候你?没人喂你锭药,你连醒也醒不了……”说着说着出声哭起来,四姥姥也哭了。她说:“你可不能怨我,我的意思是让你妈贴我一部分粮食,你还在这儿住着。谁想她竟这么快就把你订出去了。如果人家要明年娶还好说,如果要今年娶,我也没办法。你二姨也有下家了,不知道哪天就要出嫁了。我没人伺候还不知道能活几天呢!”
四姥姥越说越哭。我怕她背过气去,赶忙去为她搓背。四姥姥一个劲地哭,我拿了两块毛巾,递给四姥姥一块,我留一块。整个下午两个人都在伤心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