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什么天不亮就下地干活?

这是知乎上的一个问题,把我自己的回答搬过来。

我爷爷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是老党员,年轻的时候抗日,后来解放战争期间,打济南战役,在零星战役中被流弹打穿了脚,下了火线,伤愈没有继续南下,退伍回家种田,做了很久的村支书。

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很早很早就起来干农活,春夏秋冬季,莫不如是。

春天农活其实不算多,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但北方麦子是去年秋天种下的,春天刚刚返青,会有一些平整田地、浇水、整垄的农活,频率也比较低,犯不上起早。他早起,主要是为了开垦荒地。

说是六十年代,荒地不少。爷爷凌晨起床,到荒地上接着昨天的茬口,一点一点的刨,捡出石块碎瓦丢掉,把土东西南北抛洒找平,每整出一畦,就推一车农家肥撒上。熟好的地,或种南瓜,或种豆子,或种棉花,就这样一畦一畦的开垦出去,蔬菜自用,棉花豆子有时拿出去让奶奶换掉针头线脑,或者换油。

开垦到了一定规模,两三年后,村里重新分地,爷爷一般就把这个地交给村里统一分配。村里这种沟沟块块的地,都是爷爷打下的基础。

夏天,事情多,更要早起。要割麦,要种玉米,要拾掇棉花,要除草,要打药。除草是不能傍晚干的,晚上除草,第二天草根就恢复了,所以黎明即起,把草先连根锄掉,然后靠冉冉升起的太阳把草晒干。日上三竿后,草蔫了,人也累了,爷爷一般找个树荫休息,听一听收音机,偶尔有老友路过,一起蹲在树荫下卷几根烟抽,聊一聊往事和家长里短,然后回家,夏天少有过了十一点半还在地里干活的时候,无他,太阳晒着太受罪。

但是有件事情例外,那就是割麦。

割麦实在是没办法,麦子成熟起来很快,不立刻收割掉,过个两周,麦粒就会自然脱落掉在田地里,农民见不得这个,所以要抢收,当年机械化水平低,要赶进度,就要全家上阵一起挥舞镰刀,天微微明,就赶到麦地开始干活,十二点休息,到下午三点又得继续,周而复始,直到收麦结束。很多人麦收结束都要大病一场,确实是个很辛苦的事情。

我对收麦印象很深,偶尔我也会在凌晨四点半跟着爷爷出发去割麦,初夏时节,温差还很大,爷爷常常穿着棉袄去,干一会儿脱一件,中午穿着汗衫回,换衣服的时候,间或抽一袋烟,或者从大茶壶里面倒一碗水。要是天气好,回家的时候,爷爷会准我骑在驴背上,一路晃晃悠悠的回来。梦回故乡的时候,这个情节经常出现。

秋天需要凌晨起的时候少,收玉米、收南瓜,放羊,这几件事情白天做一做也就好了。爷爷还是会早起,起来到井边打水,一直到家里装上自来水。

冬天,爷爷起的更早了,早前鲁西北地区有收集枯枝落叶烧火做饭的习惯,爷爷常说,早去一会儿,很快就能耙一驴车;晚了,耙的反而慢(算是早期的鸟儿有虫吃的衍生版本),于是经常凌晨出发,穿上他的大棉袄,驾着驴车,慢悠悠去马路旁边的林地里耙柴火。

我们家的柴火垛往往是全村最大的。

有一年腊月天,爷爷去耙柴火,看到有一架驴车摔的歪歪斜斜的倒在马路沟子里,另有七八架驴车停在路边,一群人不知道在合计什么,爷爷不以为意,等他忙完,天已微亮,只剩沟里的驴车,其他驴车和车夫已经离开,旁边站着一个冻得脸色发青的年轻人和他不知所措的驴,以及几个村里的看热闹的人。

有一个人看到爷爷背着手慢慢走过来,笑着对年轻人说,行了,你的救星来了。

爷爷过来,略问其详,原来是邻县一个运煤的大车队,起早贪黑运煤,这一架驴车半路打滑,摔坏了车架,车弄不上去,其他同伴只能先离开去送煤,回来再接应这个年轻人。

小伙子鼻涕已经快冻成冰凌了,身上裹着一个被子,手里拿着一个饼子,瑟瑟发抖。

“后生,跟我回家,吃口热饭”

“不了大爷,我有饼子,饿不着”

“行了,别说了,上家暖和暖和,东西丢不了”

爷爷让几个村里人守着驴车和驴,把小伙子带回了家。

(看车和驴的同村人顺了两大块原煤回家用,这倒是后话,不过貌似大家也没有拘这个小节)

奶奶早饭已经做好,柴火大锅煮的玉米粥,咕嘟嘟、喧腾腾冒着热气。爷爷烫了一壶酒,点上一个烈酒碟子灯,切两个咸鸭蛋,热了几个饼子。一顿早饭之后,小伙子算是还了阳,临走,爷爷拿给他一件军大衣。小伙子作揖而别,没多说什么。

一周之后,小伙子的父亲和家族长辈专程上门道谢,感谢救命之恩,两家结为亲戚。

半年以后,小伙子专程过来请我爷爷,去喝他儿子的满月酒。席间,小伙子的父亲拉着我爷爷的手说,兄弟啊,咱添孙子了,三代单传啊,老哥哥今天讨个情,你给孩子起个名儿吧。

爷爷没念过书,本着农民朴素的愿望,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儿,叫小囤(dun,四声,意思是粮仓)儿。

两家到现在还在走动。

爷爷七十多岁去世,去世前一年,还在照常下地。他下葬的时候,来了很多很多人,送了很久很久。

爷爷去世快二十年了,我常常想起来,常常想起他处理村里事务时挥斥方遒、嬉笑怒骂、引用伟人语录信手拈来的样子;也常常想起他凌晨即起,穿着大棉袄去井边打水,去林间捡柴,去一点点开垦土地,去弯腰割麦的样子。

想来,做一个勤劳的好人,终究是不亏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711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79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194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89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97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06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33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19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54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84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1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94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22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2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57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63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95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山,顾名思义,根据字面词意的理解就是指看护守望山林之意。但不同发音的语气、语速的轻重和不同的场合他又能派生出...
    诺兰齐阅读 1,148评论 0 1
  • 说起新疆大家似乎并不陌生,在脑海中不断闪现的画面是、蓝天白云,绿草成荫,牛羊成群,沙海湿地和写满苍桑的胡杨林。...
    诺兰齐阅读 1,455评论 1 2
  • 2019.06.13 周四 晴天 01. 走过公园颇有情趣的石板路,一扭头,看到同事正骑着自行车微笑着走过来。...
    燕语诗心阅读 705评论 3 3
  • 记忆中,爷爷是位清瘦的老者,个子矮矮的,顶着黑色的瓜皮布帽,着黑色的面目夹袄和黑色的裤子,是位非常慈祥的老人,也非...
    屠狗辈阅读 211评论 1 3
  • 现在正是秋收季节,看到乡亲们下地掰玉米、摘豆子、薅花生,不由想起小时候的劳动场面。 但那时候最繁忙的应该是六月的麦...
    戚老师说阅读 1,371评论 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