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世界:一部独特的女性心灵成长图鉴》笔记:你有“冒充者综合征”吗?

《她世界:一部独特的女性心灵成长图鉴》笔记:你有“冒充者综合征”吗?

法国学者伊丽莎白·卡多赫和安娜·德·蒙塔尔洛合著的《她世界:一部独特的女性心灵成长图鉴》,是一部关于女性如何培养自信的书。伊丽莎白·卡多赫是作家和纪录片制片人,安娜·德·蒙塔尔洛是心理治疗师。

此书的核心概念是“冒充者综合征”。这一术语源于两位作者参加一位杰出女性的分享会,这位头脑聪明的美丽女性堪称成功的典范。突然,在这段满溢成功的叙事中出现了一句令人惊异的自白:“当时我很心虚,觉得自己像一位冒充者。”

这位有真知灼见的学识渊博的女性,居然面临信心匮乏、自我怀疑的问题,于是这两位作者就想追溯这一问题的本源——女性为何如此缺乏自信?为何在职业生涯中如此,在个人生活中也是如此?

冒充者综合征

1978 年,美国心理学家波林·罗丝·克兰斯和苏珊娜·艾姆斯将这种极端自我怀疑的特殊现象定义为冒充者综合征。

当时这个概念受到质疑,人们往往更愿意称之为“冒充者的体验”。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西方社会讨论的话题中,因为在西方社会里,人们往往把被看重的感觉与成功混为一谈,甚至把成功作为获得爱和倾慕的唯一保证。

患冒充者综合征是什么感觉

越是成功,越是自我怀疑;它不仅持续存在,而且会在一个人累积成就的时候令情况恶化。结果是一个人越成功,其焦虑感就越严重。

冒充者综合征患者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成功,而将成功归结为运气或随机事件。

冒充者综合征并非精神障碍,但它确实揭示了一种令人产生无力感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导致个体只在一些方面有自信,并常产生“我还是不够好”和觉得自己名不副实的个人判断。他们常扪心自问:“我真的有资格申请这个职位吗?我真的有资格升职吗?”

冒充者综合征是自我批评、自我怀疑和恐惧失败的混合体,它导致冒充者工作过劳或不断拖延。

冒充者综合征的后果

冒充者综合征带来的第一个风险是职业倦怠。尽最大可能避免最微小的失误,因此付出的无谓努力将进一步加强自我怀疑和“冒充者”的感觉。

冒充者综合征带来的第二个风险是深深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的具体表现就是拖延——一种把所有事情推到以后再做的不良倾向。

第三个风险是让职业生活变得枯燥乏味,因为冒充者既不允许自己品尝成功的滋味,也阻止自己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除了这些自我设限的信念,冒充者们对他人的能力持有的观点也常常是错误的。他们常假想公司里的其他人都异常自信,并认为其他人完全不会遭受自我评判。

冒充者综合征的类型

冒充者综合征患者的共同特征是对自我提出一系列偏执的怀疑和苛求,认定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偶然和运气

经过人类社会数千年的进化,“缺乏自信”这一特质已经被刻在女性的基因里,又有不同的表现类型。

瓦莱丽·杨博士调查发现,冒充者综合征患者分为五种不同类型:

1、完美主义者

一个人若在生活中持续地或不时地受到冒充者综合征的影响,他就会战战兢兢地担忧“我的无能很快就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为了消除忧虑,他便花尽力气来“补偿”,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令其羞耻的情况发生。这就是完美主义者会对自己提出过于严苛甚至不切实际的高要求的原因。

2、专家心态者

完美主义者对工作质量吹毛求疵,抱有专家心态的女性则要求自己掌握大量的优质知识。

3、“独行女侠”

“独行女侠”在给自己设定了一项任务后就会事无巨细地坚持到底。向他者寻求帮助在她看来是示弱,是令其羞愧的行为。

4、故步自封者

“对于故步自封的人来说,能力高低取决于解决问题的轻松程度和速度快慢。她们在努力学习一门学科或技能的时候,总想在第一次尝试时就成功,若不能如愿,就会将之视为失败,为此感到羞耻。”

5、全能女超人

全能女超人的典型心态是:“我是一个全能女性,自然应当无所不能!”

——文字摘自《她世界:一部独特的女性心灵成长图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