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生活在一起,也是一项挑战
十八岁就离开了家,先是住宿舍,再是租房住,后来有了自己的小家,和父母总是离得很远,每年春节一家人才聚齐,回到父母家,时间也不长,和同学聚会占了很多时间,也就当当客人,就闪回自己家里。每年回家意味着有很多的美味和聚会,和妈妈聊天并不多,她也有很多朋友要应酬,所以我们相处得非常不错,回家对于我来说是件特别开心的事情。
后来接父母一起来住的是姐姐,一来是有小宝宝要照顾,希望妈妈搭把手,妈妈很开心来帮忙,因为离我们两姐妹都近,一家人又团聚在一个城市,周末都可以相聚。和姐姐一家住了五年,日子过得是喜忧参半,我和姐姐渐渐认识到,父母不仅仅是要陪伴,他们还有其它的述求。妈妈是个个性极强的人,在她年轻的进代,她也是自己考学后离家工作,是个独立自主的职业女性。三代人住在一起,各有各的不自在。最后妈妈决定要回老家,姐姐出资给买了电梯公寓,让妈妈按自己的心意装修。妈妈也很开心,说最好的朋友在同一个小区,亲戚走动也很方便。独立自主的新生活又开始了,一个家分成三个小家,分散在两个城市。
去年我因为工作调动,回到离父母很近的城市,妈妈流露出希望住在一起的愿望,她说很羡慕别人家父母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可以互相照顾。这期间,父母的身体有些不太好,让我也很害怕他们独居。妈妈搬过来,给予我们生活很多的照顾,帮我检查孩子的作业,帮我们料理一日三餐。我说可以不用这么忙的,我们可以自己做的,妈妈说不行,她要做。她习惯用她的方式来照顾我们,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事事都要听妈妈的,这感觉真的叫人不知如何是好。直接拒绝吧,是拒绝她的好意;好好商量吧,人家根本就不听;
我静下心来认真的观察她,发现她就是希望证明自己特别能干,说穿了就是不服老。我和老公商量,必须每天找机会表扬她一次。做菜好吃,聪明机智,安排得当。。。。。。
为了转移她照顾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努力听她聊年轻时的爱好,终于发掘出一项------写毛笔字!!!正好儿子在学国画,周末的时候,一老一小,就写写画画;我终于可以自己做顿饭。
聊天也是个技术活儿,得先听出妈妈的观点,让她多说,我们就点头微笑,适时同意点赞。最开始我们做得很不好,总是想表达自己,点评老人家的发言。但这样聊天三句话就掉地上了,气氛冰冷,太不利于建设和谐家庭。我们在外面,都可以和别人愉快聊天,不用在家人面前争对错。认识到这点后,我们就有耐心了,慢慢听她说话。就像小时候她对我那样,我那时候也是尽说些无聊的话呀,父母也是发挥耐心在听。
经过两次的聚合,我们终于找到合谐的相处之道;和父母过日子,就像跳舞一样,一进一退,踩上节奏,慢慢就磨合好了。《百年孤独》有这样一段话: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在时间充分的时候,我们好好的相处,理解老小孩的各种情绪,也是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