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午摸了一会儿鱼,然后开始认真工作。上午最后一点时间加下午开始半个小时,把信创电脑装好了。不得不说,麒麟是真的难用,尤其是取消屏保后超过一个小时,怎么都唤不醒。最后逼得我长按电源键强制重启。我真的服了。
下午最后摸鱼把鞋子和袜子买了。生活物资基本不太缺了。只是我看 pdd 上面那些零食,是真的一个比一个诱人啊,呜呜……看着比女孩子都还要诱人一点(笑。
晚上真的好想换手机。用了一年的 Redmi Note 12 Turbo,感觉视力下降比过去用 Redmi Note 7 Pro 用 4 年都要严重。感觉自己用 oled 屏幕眼睛真的快瞎了。想换一个 lcd 屏手机。
然而……自己还有好多东西想买。不过这些所有东西买完了我大概就无欲无求了。现在还想要的东西大概就是:一台台式用来玩,一台笔记本用来工作,一块 4T 硬盘用来备份,一颗 50mm f1.4 AF 的镜头,一颗 E 18-135mm f3.5-5.6 OSS 的镜头,充电电池和地胶。大额的就这些了。这些东西大概就三万多了……
眼睛不会真要瞎了吧……
成功日记:
1. 写完了一篇文章:
2. 迅速决定好了要买什么;
3. 中午睡得很好。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3 月 4 日
写在后面
吐槽一下,我算了一下我想要的这些所有东西,加起来可能就两万多快三万,然后想起杜小姐一个月就花了两万多,我真是觉得有点……嗯……不好形容……
封面图
实用类文本附加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没有什么就嚷嚷什么,越没有就越嚷嚷,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现象。两位作者将我们的直观感受上升到了理论高度,提出了稀缺会导致认知障碍的观点。他们的研究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如果你想要什么,不要等急需的时候才去要,而要提前积累。
李淼
著名物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
稀缺实验室
实验招募了一批身体健康的男性志愿者。在受控环境下,研究人员们为志愿者们提供的食物一直在减量。这些食物的热量仅够维持生命,不过还不至于对志愿者们的身体造成永久性伤害。这一阶段持续了几个月时间。随后,真正的实验开始了:研究人员开始观察志愿者们的身体会对不同的食物供给量产生怎样的反应。作为这一实验的研究对象,他们实在不轻松,但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去前线奋勇杀敌的人们,即使对这样的实验颇有微词,也只能安守本分,敢怒而不敢言。
参与研究的 36 位志愿者生活在集体宿舍中,接受严格的监控,每个行为都会被研究人员观察和记录下来。虽然研究人员最关心的是食物供给量的问题,但他们也对饥饿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观测。
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挨饿的人,从体型上就能看出来:实验过程中,研究对象的臀部脂肪会大大减少,以至于坐着都会感觉到疼痛,他们不得不垫上坐垫。另外,实际的体重减轻情况,则因水肿而难以进行估算,有人还曾因为饥饿而在体内额外累积了多达 6 千克重的液体。研究对象新陈代谢的速度也减缓了 40%。他们开始感觉到有气无力,缺乏耐性。一位实验对象说:“在淋浴头下洗头时,我感觉到手臂瘫软。仅是洗头这一件事情,就令我的双臂疲劳到了极点。”
饥饿不仅让志愿者们的身体变得虚弱,而且还让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沙曼·萝赛(Sharman Apt Russell)在其著作《饥饿》(Hunger )一书中讲述了午餐时的一个场景:7
如果服务速度很慢,排队等候取餐的人就会急不可耐。他们对食物的占有欲很强。有些人甚至会用胳膊环住餐盘,以保护盘中的食物。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十分安静,专心致志地进餐……本来不爱吃某些食物的人,现在也不挑剔了。他们会将所有食物都吃个精光,之后还会将盘子舔一遍。
挨饿的人,想必会有上述表现。而与此同时,这些人也出现了一些预料之外的精神变化:
人们开始迷上菜谱和当地餐厅的菜单。有些人甚至会用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对两份报纸上水果蔬菜的价格进行对比。有些人开始产生进入农业领域的打算:他们梦想着去开餐厅,从此开启一番新事业……他们丧失了攻克学术挑战的斗志,而对菜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在看电影时,只有与食物有关的情节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人们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食物上。当然,如果你也整天忍饥挨饿的话,那么找食物必然会是第一要务。但这些人关注的方面却远远超越了自身的实际利益——开餐厅、对比食物的价格、研究菜谱,这些想法都不能缓解饥饿。而所有这些关于食物的执着,只能进一步加剧饥饿带来的痛苦。他们对此毫无招架之力,但又别无选择。参与了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的一位志愿者在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对因大脑中一直充斥着有关食物的想法而给自己带来的苦恼记忆犹新:
这辈子没有几件事情像这次实验那样,让我恨不得赶快结束。其实身体上的不适并没有多么严重,真正令人无法忍受的是,在实验过程中,食物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成了人生的中心和唯一。而如果食物成了唯一,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十分无趣。看电影时,男欢女爱的场面不会令你产生多大兴趣,而一旦那些男男女女开始吃东西,你就会眼前一亮。
经济学研究稀缺,但不触及心态
当我们向一位经济学家同事谈到我们正在研究稀缺这个问题时,他说:“有一门学科就是关于稀缺的,你可能也曾听说过,它就是经济学。”他当然没有错。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有限方式去实现无限愿望的学科,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应该如何对实物稀缺进行管理的学科。如果你花钱买了一件新外套,就没有那么多钱外出用餐;如果政府在前列腺癌的实验性手术研究中投入过多资金,就没有那么多资金用于公路安全领域。许多人都会忽略“权衡”的存在(我们的理论有助于对这种忽略进行解释)。还有一些经济学观点认为,价格是对实物稀缺的反映,有时这种反映会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表现出来。
19 世纪时,欧洲的古生物学家在中国就为此付出了代价——为了寻找稀有的恐龙骨骼化石,古生物学家们为可以提供化石碎片的村民发放金钱奖励。结果,化石碎片的供给量大幅上升:村民们一找到化石,就会将其敲成碎片,以增加可以销售的碎片数量。而这种结果并不是古生物学家们的初衷。19
霍布斯:你构思好要写的小说了吗?
卡尔文:创造力可不像水龙头,说开就开。你得找到适当的情绪才行。
霍布斯:什么样的情绪是适当的?
卡尔文:紧要关头的恐慌。1
——比尔·沃特森(Bill Waterson)
《卡尔文与霍布斯虎》作者
稀缺实验室
心理学家通过控制实验的方法,对设定截止日期的益处进行了研究。在一项研究中,实验人员雇用了一组本科生来校对 3 篇文章,并给了他们很长时间——只要在 3 周内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学生们的收入以校对出的错误数量以及是否按时完成任务为依据。他们要在第 3 周结束之时上交所有 3 篇文章。针对另一组实验对象,研究人员定下了更为严格的截止日期,从而创造出了更大的稀缺:总时间依然是 3 周,但这组学生需要每周上交一篇校对完成的文章。结果如何呢?就像之前预想的情形一样,截止日期更为紧迫的一组更有成效。虽然这组学生需要去应对的截止日期更多,但迟交的情况更少,找到的拼写错误却更多,因此赚到的钱自然也更多。6
稀缺实验室
在一项大规模的营销实验中,实验人员为一批客户邮寄了一张写有截止日期的礼券,而为另一批客户邮寄了不会过期的礼券。虽然不会过期的礼券一直都有效,但其使用率却很低。可见,如果没有时间稀缺的影响,礼券就不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甚至有可能会被丢弃在一旁,被人渐渐遗忘。8 在另一个领域中,组织研究者发现,在销售周期的最后几周(或几天)中,销售人员的工作努力程度达到了顶点。9 而我们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距离发薪日越近,数据录入员工作得就会越卖力。10
专注红利
(focus dividend)
稀缺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让我们做到凭一己之力很难做成的事情。
管窥
(tunneling)
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
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想必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沉浸在一本书或一部电视剧中时,身旁朋友提出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充耳不闻。可见,专注同时也会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所以,我们可以说稀缺令人“专注”,也可以说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只能一门心思地专注于管理手头的稀缺。
“管窥”这一词语指的是人们的视野会因稀缺问题变得狭窄,形成管窥之见,即只能透过“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体,而无视管外的一切。20 关于摄影技术,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曾写过这样一句名言:“摄影就是将景物装入框内,而框入一些东西就意味着其他景物会被排除在外。” 21 管窥就是人们对这种体验的总结与融汇。
专注具有积极意义:稀缺会迫使我们专注在迫近的重要事情上;管窥则是消极的: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
管窥之所以能发挥作用,就是因为它会影响并指挥我们去想哪些事和不去想哪些事。
如果想要切身地感受一下这种作用,就请尝试一下下面这个小任务:尽量多地列出白色的东西。请试试看。我们先给出几个简单的例子来帮你开动脑筋。请花点时间想一想,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白色的东西:
雪、牛奶……
你能想出多少种白色的东西?这个小任务是否比你最初设想的要难一些?
研究显示,有个方法可以帮你将这项任务变得简单:不给你“雪”和“牛奶”这两个例子。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有了这些“小引子”的帮助,人们反而只能想到更少的相关事物,就算加上那些显而易见的例子也一样。22
这种看似违背常理的结论,就是心理学家们常说的“抑制”(inhibition)发挥作用的结果。23 一旦你在脑海中建立起了“白色”与“牛奶”的链接,每次当你想到“白色的东西”时,这条被激活的链接就会将你直接带回到“牛奶”上,然后产生更为深化的激活。结果,所有其他白色的东西就都会受到抑制,让我们更不容易想到。就这样,你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就连现在的我,也都想不到什么其他例子。“牛奶”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白色事物,一旦激活与“白色”之间的链接,就会将其他所有白色的事物排除在外。这也是大脑的一个基本特点:对一项事物的专注会抑制竞争意识。当你生某人的气时,抑制作用会令你忽略他的好处:专注于他那些让你反感的地方,就会抑制你记忆中他积极的一面。
大脑并不只针对词汇或记忆而发挥抑制作用。
稀缺实验室
一项研究要求实验对象写下一项个人目标——一个他们想要获得的具有某种品质的特征(比如“受欢迎”或“成功”)。研究人员要求其中一半实验对象写下一项重要的个人目标,要求另一半实验对象随便写下一些目标。完成这一步之后,就像上面提到的牛奶实验一样,研究人员会要求两组实验对象写下尽可能多的目标(无论重要与否)。结果显示,如果实验对象一开始就写下了重要目标,那么他们列出的目标总数就会减少 30%。正如“牛奶”会在脑海中将其他白色物体排除在外一样,激活一项重要目标也会将其他竞争目标排除在外。专注于某项重要事物会令你不那么容易想到其他你所关注的事物。心理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目标抑制”(goal inhibition)。24
目标抑制是在管窥现象背后动作的机制。稀缺创造出了一个强大的目标——应对紧迫的需要,而这一目标会抑制其他目标和想法。消防队员们心中有一个目标:迅速赶赴火灾现场。而这一目标成功抑制了其他想要进入大脑的想法。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的思想此刻不会开小差,不会想到晚餐吃什么或是退休金拿多少钱,而是专心致志地准备应对前方的火灾。但同时,这种现象也可能变成坏事,因为他们想不到与直接目标不相关的事物(比如安全带),就算想到了,更为迫切的关注点也会将其排除在外。从这个角度上理解,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消防队员们会忽略安全带的存在和发生事故的原因了。
稀缺既能为人们带来收益(专注红利),也能让人们付出代价,而抑制机制就是这两者出现的根源。抑制作用限制了分心的想法,使得人能够专注于某一项事物。引述之前举过的例子,为什么截止日期会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因为我们不会那么容易分心。我们不会想到同事发来的邮件,就算想到了也会很快忘掉。而目标抑制机制就是我们不那么容易分心的原因所在。“完成本章内容”这个主要目标会俘获我们的大脑。目标抑制机制限制了所有会导致拖延的分心事物,比如电子邮件、视频游戏或者零食;但同时也限制了我们本该投以关注的其他事物,比如去健身或回复一通重要的电话。
我们专注、管窥、着手做事、疏忽其他事,都出于同样的原因:那些存在于“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被抑制了。在面对工作的截止日期时,我们不去健身的决定有可能是合理的,也有可能是不合理的。只不过我们因为想要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工作而决定不去健身时,并不会以这种方式进行足够的思考。我们会对“管子”之内的想法反复斟酌,而“管子”之外的想法或多或少都会被忽视。比如负责对飞机进行管制的空管员。如果一架大型客机报告发动机出了问题,那么空管员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解决这个问题之中。此时,空管员不仅想不起来要去吃午餐,而且也无暇顾及由他管制的其他几架飞机,这样一来飞机就很有可能会飞到与其他飞机相冲突的航线上。
研究显示,开车时通过非手持移动电话进行通话的情况,可能比酒驾还要危险。32 我们也会想到边开车边吃三明治的司机。研究显示,开车时吃东西的后果同样很严重。33 很多人都有过边开车边吃东西的经历:一项研究发现,41% 的美国人都曾经在开车时吃过一顿饭,包括早餐、午餐和晚餐。34 边开车边吃东西虽然可以节省下一些时间,但却让车主们承担了额外的风险,如把车弄脏、出交通事故,甚至在分心时摄入更多的卡路里。35
纽黑文市的一所学校位于繁忙的铁道旁边。为了评估噪声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两位研究人员经过调查发现,学校的建筑物只有一面朝向铁道,而这一面教室中的学生就最直接地暴露在了火车的噪声之中,这些学生其他方面则与别的同学无异。调查显示,位于学校两侧教室中的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铁道一侧的六年级学生,比安静一侧的同年级学生在学业表现上落后了整整一年。2 研究结果出来后,市政府为此还专门安装了噪声隔离设备——这又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新证据。他们发现,在噪声隔离设备安装好之后,学生之间的差距消失了。现在,建筑物两侧学生的学习成绩基本相当。随后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显示,噪声会影响专注力和学习成绩。就算噪声会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点不足为奇,那么这一负面影响的程度(六年级学生整整落后一年)也会令人感到惊讶。事实上,许多研究都得出了微量干扰即可产生巨大影响的结论,而这一案例只是其中之一。
内源性思考
(internal thought)
即便在大脑中重复一连串数字这种小事也会对人的总体认知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稀缺实验室
研究人员为实验对象布置了非常简单的任务:当他们看到屏幕上出现红点时,就按下按钮。有时,就在红点出现之前,屏幕上会闪过一幅图片。对于非节食者来说,这幅图片对他们是否会看到红点并不会产生影响;而对于节食者来说,就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如果他们刚刚看到了一幅有关食物的图片,就不会那么容易看到紧接着就出现的红点。举例来说,在屏幕上闪过一幅蛋糕的图片之后,节食者看到红点的概率就会有所降低,就好像蛋糕图片让他们瞬间失明了一样。只有出现有关食物的图片时,才会产生这种现象,而与食物无关的图片则没有效果。当然,节食者并不是真的失明了,他们只不过是分心了。5
前摄干扰
(Proactive interference)
当我们心里想着其他事物时,就会将其置于思想的中心,而产生忽略行为。
认知能力
(cognitive capacity)
它是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认知能力中最突出的就是“流体智力”,即在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时,在无须特定学习或体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执行控制力(executive control)
其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