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重读陶行知》,如果不是加入新网师,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去了解苏霍姆林斯基,会去了解陶行知。自认为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却大多在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教育教学专业类的书籍看得极少。
说来惭愧,当老师也有9年了,却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或者说也没有去借鉴教育大家的思想,也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当老师,想的更多地是我怎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比如,如何使学生上课更听话,如何使公开课大放异彩之类的。
也许是国学班的洗礼,也许是教师成长第一推动力的推动,亦或是加入新网师,通过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让我慢慢找到教师的使命,才慢慢找到教育的感觉。我相信绝对不是某一个阶段的学习让我有了改变,而是持续的学习,持续的坚持,才让我慢慢从物理反变成化学反应,有了一点点本质的变化,也让我自己的格局有了小小的变化。
一、做一个民主的教师
当我读到大先生陶行知,这种格局震撼了我,我内心不自主地升起一种敬畏之心。李镇西对“民主之魂,教育之光”进行了解读,他说“民主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内在修养。这种内在的修养体现于日常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相信人性的潜能,相信每个人不分种族、性别、家庭背景、经济水平,其天性中都蕴含着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共和精神的公民”,在陶行知时代还不那么民主,还需要革命的时代,有这样的认识,是一种怎样的格局与魄力。
我们自己是否做到了民主教育?我们是不是相信每个人都是潜力无限的呢?我们是不是平等的对待着每一个孩子呢?很少有老师做到了完全的民主,不是我们不爱孩子,不爱自己的工作,而是我们对民主的认识不够深刻。民主教育就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面对孩子,我们大部分是以一种高姿态出现,理所当然的认为你就该听我的,这本身就不是民主。现在的体育课堂,我会问孩子们:你们想玩什么样的游戏,你们可以自创游戏,你们也可以教老师玩游戏。我也会在课堂上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允许孩子来表达他身体的各种反应,如果不是病理原因,我会鼓励孩子们坚持。一般体育课蹦蹦跳跳孩子们都喜欢,个别觉得累的同学,身体确实感觉不适,也会允许他休息一会再运动。
二、做一个创新的教师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经常要孩子们创新,我们老师自己是否做到了创新呢?苟日新,日日新。如何在自己的课堂做到创新呢?比如我会通过阅读不断更新我的认知,让好的教育思想深入我心,进而让我有一种创新的勇气。我会看抖音,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视频,来使我获得更多地资源,然后应用到我自己的课堂,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我在课堂玩游戏的时候,我也会想怎么使这个游戏更加有趣,变换更多的方式,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三、做一个持续输入与输出的教师
没有输入的输出会显得很苍白,没有输出的输入会显得无用,会慢慢丧失输入的动力。输入和输出相配合,才是最好的教与学。教也是学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的效果,学是为了更好的教,老师和学生互为教与学。教学生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不断完善自我的一个过程,通过与学生的交往,通过与书籍的对话,通过用生命影响生命,从而使自己的生命不断升华。
靠近陶行知,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做一个大道德、大理想、大胸襟、大思想、大智慧、大学问的人。如此格局,便是我等普通老师心中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