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在青州市博物馆的“关爱融合共享芳华”残疾人书画展现场,王坟镇后黄马村农民画画家张子龙正在一笔一划,勾勒自己的新作品,谈起农民画,他满脸自豪:“以前光靠种地种粮,一年就只有2000多块钱的收入,自从参加了市里的农民画培训,我画画越来越好,都能在村里教别人了,现在又有了自己的公司,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了!”
青州是中国农民画重要发源地之一。近年来,青州市加强政府引导,成立了青州农民画艺术研究院和农民画协会,设立农民画免费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培养农民画从业者,使其成为拉长青州书画产业链、丰富农村文化、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走进中国青州农民画画院,四处可见形象生动、色彩饱满的农民画。农民画画院画师王倩像往常一样来到画室,忙着为自己的新作品上色:“这幅画叫《大山里的生态农场》,是我为了宣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新农村生态种植喜获丰收准备的,你看这里画的是大山里的农民进行生态种植,这里是金黄色的谷子熟了,这里是红红的柿子……”王倩停下笔,向记者展示了画院近期的一些作品,农业生产、节庆风俗、美好生活愿景等主题丰富,让人目不暇接。
据了解,截至目前,青州市共培训农民画作者18000人次,举办农民画展览300余场。在培养农民画从业者的同时,青州市不断加大以农民画符号为元素的衍生品开发,农民画衍生品丝巾、背包、杯垫、瓷器等30余个品种一百多个花色,一度引发旅游纪念品市场销售热潮,成为青州市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特色文创产品。
“我们正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农民画走向市场的路子,农民画产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丰富的产品业态形成了‘农民画+’发展模式,带动了乡村的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据青州市农民画协会杨立平会长介绍,现在这项流传已久的传统绘画形式,已经成为农村乡居美化的新方式,青州市通过政府部门服务,不断组织、撮合农民画创作群体,成立农民画专业合作社、农民画公司、墙绘队伍,画家们用凝练的笔触、丰富饱满的色彩、鲜活的艺术元素,勾勒出了当前农村生活的美好场景。
整齐的瓦房,硕果累累的田园,洋溢着笑脸的农民,火热的劳动场景……在黄楼街道东沙营村里房前屋后的墙上,明亮鲜艳的色彩格外引人注目。“上墙是农民画最好的表现形式,村里变美了,大伙看着也高兴。”这些画出自青州农民画非遗传承人马季青的墙绘团队之手,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今年5月份,马季青刚刚在脚手架上度过了自己76岁的生日,他告诉记者:“我们用防水的丙烯颜料在墙上画画,既宣传了政府的好政策,传播正能量,又丰富了村里文化墙,大伙都爱看,有时候比挨家挨户发‘明白纸’还管用。”
垃圾分类、美丽宜居乡村、非遗项目、民法典解读、防疫常识……青州农民画在不断做大产业的同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牢牢筑起基层百姓的“精神文化阵地”,在美化环境、弘扬主旋律的同时,也提高了画家经济收入,提升了农民画的经济价值。“我们一般按平方米收费,一平方米70—100元,一幅墙绘从出样稿到在墙上画好,团队里10几个人一般需要两三天的时间,现在别的村子啊景区啊都来找我们,远的时候还去安丘、临朐和东营的村里画过呢。”马季青说。
“农忙种田,农闲挣钱。”如今,青州全市农民画协会会员达2080人,作农民画近万幅,商品交易额4000万元以上,农民画足迹已走出青州,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