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二·九七】
游武夷,路过苏岭,见关庙中公卿题句甚多。庄培因太史云:“竹林初过雨,僧寺乍生凉。”朱石君侍郎《己亥过》云:“山僧谈旧雨,使者阅流星。”《癸卯再过》云:“字迹惊分雁,参居竟隔星。”盖第一次与其兄竹君作学使交代,第二次伤竹君之已亡也。秦大士学士题云:“幽境爱耽禅悦永,老僧阅尽使星忙。”
庄培因(1723—1759),字本淳,号仲醇。江南阳湖(今江苏武进嘉泽)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状元,授修撰。乾隆二十一年(1756),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二十三年(1758),出任福建学政,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病死于任上,年仅三十七岁。以诗文名,而恭和御制诗居大半。崇尚气节,诗文流畅,书法精妙,尤以楷书闻名于世。主要作品《虚一斋集》、《游天台山赋》。
朱石君,即朱珪(1731—1807),字石君,号南崖(一作南厓),晚号盘陀老人。与其兄朱筠,时称“二朱”。祖籍萧山(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后随父侨居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遂入籍顺天。清朝乾隆、嘉庆时期重臣、学者。乾隆十二年(1747),朱珪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二十四年(1759),授福建粮道。乾二十八年(1763),升福建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三十二年(1767),补湖北按察使。三十四年(1769),任山西布政使。三十九年(1774),入朝授翰林院侍讲学士。四十一年(1776),命在上书房行走,教皇十五子颙琰(即嘉庆帝)读书。四十五年(1780),督福建学政。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礼部侍郎。后历任福建学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两广总督以及吏、兵、户部尚书等职。嘉庆帝亲政后,由安徽巡抚上调北京,备受宠眷,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加太子太傅。嘉庆十一年十二月(1807年1月),朱珪逝世,终年七十七岁。嘉庆帝晋赠太傅,赐谥“文正”,并允许其入祀贤良祠。朱珪曾充任《四库全书》总阅、实录馆总裁、国史馆正总裁、会典馆正总裁,并总修成《清高宗实录》。他取士务以经策较四书文,锐意选拔朴学才士。于经术无所不通。为学主养心、敬身、勤业、虚己、致诚。有《知不足斋诗文集》传世。
己亥,指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癸卯,指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
竹君,即朱筠(1729—1781),字竹君,又字美叔,号笥河,祖籍萧山(今萧山城厢镇城南办事处黄家河村),侨居北京大兴县,故入籍顺天府。人称“竹君先生”。学者称笥河先生。清代文献学家、藏书家、学者。朱珪之兄。乾隆十九年(1754)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后历任侍读学士、顺天乡试同考官、督安徽学政。乾隆三十七年(1772),上书乾隆皇帝,建议自《永乐大典》搜辑古佚之书。三十八年(1773年),充《四库全书》纂修官。四十四年(1779),督福建学政。四十六年(1781)夏,朱筠病故。乾、嘉以来著名学者洪亮吉,孙星衍等皆出其门下。朱筠博闻强记,见识广博于经学宗汉儒,诸史百家皆考证是非同异,又精通金石文字之学。现存《笥河文集》四卷。
旧雨,指旧时的老朋友。
使者,音shǐ zhě,是指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办事的人。《礼记·投壶》:“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賔党;乐人及使者、童子,皆属主党。”郑玄注:“使者,主人所使。”《战国策·赵策一》:“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於智伯。”《史记·郑世家》:“简公欲与晋平,楚又囚郑使者。”南朝·宋·鲍照《自蓟北门行》:“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在本条诗话中,代指奉皇帝指使去各地任职的官员。与此相近的还有“使君”、“使星”、“星使”。
《己亥过》云:“山僧谈旧雨,使者阅流星。”乾隆己亥年,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是年,朱珪接替其兄朱筠担任福建学政。而其兄朱筠则是乾隆四十四年(1779)才上任福建学政的。故朱珪感叹:寺庙的僧人经常谈论老友情意,而官场上的官员则如流星一般的轮替更换。
《癸卯再过》云:“字迹惊分雁,参居竟隔星。”乾隆癸卯年,为乾隆四十八年(1783),朱珪再过此庙,而其兄朱筠已经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夏去世。朱珪再次感叹:哥哥留下的字迹惊起了大雁分飞,我们兄弟原来参杂居住,而现在竟已经相隔星河。
秦涧泉,即秦大士(1715—1777),字鲁一,又字鉴泉,号涧泉,又号秋田老人,江宁(今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状元,官至侍读学士。名儒硕德,名重一时,诗、书、画称三绝。书法直逼欧、柳,又工篆、隶。
禅悦,音chán yuè,佛教用语。指佛教修习者在定心之后享受到的常人无法享受到的“禅悦”或“三昧乐”。禅籍中所说初得时得身心轻安,即有心情安乐轻快之意。随着禅定功夫的深入,禅悦会愈益深细。初禅、二禅皆以“喜”、“乐”为主要的两种功德。《杂阿含经》中说,有众生进入初禅,“离生喜乐,处处润泽,处处敷悦,举身充满,无不满处。”从禅定起,遍告大众:“极寂静者,离生喜乐,极乐者,离生喜乐。”《清净道论》说进入初禅时的喜以“身心喜乐为味,或充满喜乐为味,雀跃为现起”,其喜分小喜、刹那喜、继起喜、踊跃喜、遍满喜五种。小喜,谓喜乐令人身上的毫毛竖立。刹那喜,喜乐倏然而生,有如电光突闪。继起喜,喜乐如海岸的波浪一度到来,又一度消退。踊跃喜,喜乐之大令人喜不自禁,手舞足蹈,甚而跃上空中。遍满喜,喜乐充满全身,有如吹涨了的气泡,如山窟充满了流水。同论说,五种喜成熟之时,身心轻安皆悉成就,身心轻安成熟时,会成就身、心二种乐。所谓乐,谓“善能吞没或掘除内心的苦恼”,“以愉悦为相”。喜与乐的区别,是乐属受蕴,是内心的一种享受或情绪,喜则属行蕴,是因为获得未曾有过的愉悦而生的激动,喻如在沙漠跋涉中渴乏不堪之人,听说、看见前面有树林泉水时所起的激动为喜,走进树林中尽情饮用泉水时为乐。二禅之乐,更胜初禅,三禅之乐,更胜二禅,为世间喜乐之极致,《杂阿含经》佛称三禅离喜之乐“是名乐第一”。《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载,初禅之喜乐由超离欲界五欲等而生,称“离生喜乐”;二禅喜乐由定心而生,名“定生喜乐”。初禅喜乐依禅触、觉观而生,心分别身体上的触觉,难免有扰动,较粗;二禅喜乐则不从外来,只从自心生起,唯属意识,较细。第三禅离二禅喜的扰动,唯有独特的乐,其乐与定心同时生起:内心而发,心乐美妙,不可为喻。乐遍身时,身诸毛孔,悉皆欣悦。尔时五情虽无外尘发识,而乐法内出,充满诸根,五根之中,皆悉悦乐。譬如石中之泉,从内涌出,盈流于外,遍满沟渠,三禅之乐,亦复如是。
使星,音shǐ xīng,古时认为天节八星主使臣事,因称帝王的使者为“使星”或“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