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明明老早就知道结果,可不到最后一刻,总是还会抱有一丝不确定性的担忧;有些快乐,明明知道总会拥有,可直到真正拥有的那一刻,还会觉得激动不已。
等先生休年假,一起去云南旅行,然后一起回家过年,是我们一早就计划好的。本以为这些已经意料之中的快乐,不会再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但是,当今天先生高兴的告诉我成功批假的消息后,还是抑制不住的开心,心里有点小激动。
在路上,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于是,读书和旅行,就成为了这世上顶好的事情。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在工作,在努力为生活奔波,所以,当这难得的旅行就要来临的时候,内心就会充满期待。
关于为什么要读书,这是今天读到最好的回答,来自毛姆的《人性的枷锁》
“一部分是因为读书有乐趣。我已经习惯读书了,如果不看书就像不能抽烟一样浑身不自在。另一部分是想从书里认识自己。我看书的时候只用眼睛看,但有时候偶尔看到对我有特殊意义的一段话,甚至是几个字,那它就会和我融为一体,变成我的一部分。若是我已经从书里得到了所有对我有用的东西,那不管再读多少遍都不可能再学到更多了。我觉得人就像一朵花苞,读的书、做的事大都对你没有一点影响。可某些特定的东西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你会因为这些东西一瓣一瓣地绽放,直到完全盛开。”
逐渐的自己也养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要是有一天没有读书,就会觉得这一天是不圆满的,浑身不得劲,一开始我以为是自己的强迫症驱使,直到后来发现自己不再刻意强迫自己读书,会下意识得打开读书软件,而且坚守自己的读书原则:我能读下去的书,多无聊都会坚持读完;感觉自己压根读不进去的书,多经典都不会强迫自己去读。这样一来,读书就慢慢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也不知道会有多大的意义,但总会有能够让你绽放的东西存在,所以,读下去。
旅行则是另外一种放逐灵魂的方式。旅行的意义不在于看了多少美景,拍了多少美照,而在于,在旅行的路上,感悟美好,体验百态人生,发现自我的过程。我一个人也去过一些地方,有的因为工作,有的单纯游玩,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自然景色,在路上的感觉,就是越发的觉得自我的渺小和无知,这大千世界,还有太多太多你未领略过的事物和风景,这人间值得,值得用心去领略,不急不躁,慢慢的走在路上,去体验,去感受。
于是,很期待,和先生的婚后第一次旅行。也很感恩,这世间还有如此多值得去体验和期待的事情。最后,很珍惜,我们能够拥有的每一次快乐和放逐,读书也好,旅行也罢,或者说是生活中每一个不起眼的小意外,不管是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的这些或那些,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