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记(第十二周)

有点emo

这两天有点emo了,心塞,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已经跟不上项目的节奏了,出来了一种,穷极自己所有的头脑,也无法解决掉这个问题了。 等于说,我已经到了瓶颈了,我之前学的知识,实在是太low了,站在现在项目的角度上面去看,相对来说,之前学的算是过家家了。 

我分析了一下,然后结合和老板的交流,总结出来,之前更多学的都是应用性质的,大多数已经无数人走过的了,甚至说,已经有一套完全可行的方案,只要照着这个方案,哪怕是一个在河南科技学院大学混了四年的人,也能不是很费力就把这些东西掌握。 因为,应用类的知识,都是先这样,再那样,逻辑十分直接,遇到了问题,去百度或者ChatGPT上面,一定有其他遇到过,大多数时候照着解决就行。

但是现在工作中的知识就不一样了,我主要是负责音频处理这一部分,在最初的一两个月内,都是一些应用类的知识。先这样,再那样,就成功了。 但是现在,整体流程跑通了,所以就需要针对每个环节做优化了,优化的时候,需要有一个最终的目标,就是这个产品最终是要面向用户的,面向市场的。 根据最终的目标,可能会拆分成几个阶段性的目标。 一旦考虑到市场,一旦考虑到用户,难度就蹭蹭蹭的上来了,每做一次优化,可能都是之前上一轮目标的十倍难度。

语音这块,需要做VAD,就是video activity detection ,语音活性监测,通俗来讲,就是能够让电脑知道,用户的一句话,什么时候开始了,什么时候结束了,从而做到实时翻译。  最终的方案,很简单呀,如果发现超过一秒,声波的能量小于一个阈值,就认为一句话结束了,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会遇到其他问题,麦克风自身对声音的感知就不稳定,环境在不同的时刻中有不同的噪音.......

新来的同事告诉我,可以使用声音的另外一个参数,就是过零率,这个参数我自己也还没有十分的明白,于是我就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在查找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语音信号处理,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冷门,懂的人很少。 人工智能的知识也是空白。数学知识不足,现在十分后悔,大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高数、线代、概率论等等数学知识,早晚是要还的,现在,就是还的时候了。 看这数字信号处理,这本书,里面的纷繁复杂的数学公式,完全没有头绪,这应该是我emo最重要的原因。 

埋下了一颗考研的种子

这也让我重新想了一下,研究生,是怎么回事。 研究生研究本科之上的东西,语音信号处理这门课,应该就是研究生去做的。 这让我也开始佩服了研究生,甚至自己心里面也种下了一颗想要读研的种子,如果后面有机会,能去比较好的高校里面读研,那我还真可能就去读研了。

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里面说的我觉得很全面,很有启发性。 吴军老师原文如下:

“在基础教育阶段,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在接受了全面的基础教育之后,每一个人就对周围的世界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认识”

到了大学,就开始有专业的区分或者侧重点的差异。再看一下我放的示意图,你会发现代表大学教育的那个圆是往一个方向倾斜的。你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中学的时候,同学之间基本不会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而到了大学,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时还真有可能聊不到一块去。

但在我的示意图中,大学生的认知的边界仍然是一个圆,因为在我看来,今天大学的本科教育虽然有专业之分,依然有通识教育的成分。你在大学学习机械工程,未必将来会做那方面的事情,只不过因此对工程有了全面的了解,拓宽了自己的认知边界。另一位学习生物的同学,可能他的认知边界会和你的有所偏离,但是基本上也要维持一个圆。

而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人的知识体系的重心真正开始往一个方向偏移,因为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在每一个方向都前进了。

那么硕士生和博士生又有什么区别呢?硕士是学会使用前人经验,解决实际的问题,而博士则是需要创造出前人不知道的知识。这就是我在示意图中所画的,超越原有边界的那个突出的红色部分。为了强调这一部分,我将它画得很大,但它通常只是一个不显眼的小鼓包。今天不少学校把博士生培养成四年的硕士生,实际上没有达到“超越人类原有的认知边界”这个要求,这种博士不读也罢。

大学也是基础的全面教育,就比如说,计算机的基础教育,就是要把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专业知识学好。 同时还要把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离散数学都给学好。 但是我,在大学期间,成为了一个调包侠,一直在做应用性的开发,这些基础的知识用不上,于是没有重视,导致打好基础。

如果后面有机会会好的大学读研,可以就会去读研了,现在先埋下一颗种子,说不定哪天就有阳光,水分,土壤,就能生根发芽了。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当时学的数学知识有什么用,当然,也有可能我当时没有开窍,给我说了可能也听不懂。到了在大学里面,在我的学习环境里面,基本没有人重视这些东西,甚至在找工作的时候,面试官也不看这些东西。 这些数学知识,貌似在大多数的开发工作中用不到,大家都是面向工作,面向最活跃的市场学习,人工智能虽然是近年来最火爆的行业,但是持续时间太短,还在蓬勃发展阶段。 传统web开发还是比较多的,主流的东西用不到这些数学知识。

现在突然就明白了,数学物理这些理科的知识,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每一门课都是举足轻重的,如果当时学习的时候,能够抱着这种心态去学习,那现在,也许我现在就是一个理科大神啦。 只不过,人生不能重来。 如果我将来有孩子了,我想,我会有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事例,让他去经历,去自己从心里面体会到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人一旦有了自驱力,剩下的都不是问题。

好在,各个方面都有资料,而且都还是比较完善的,都是别人走过的路,应该不算太难。 最最重要的是,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早的清晰了自己的位置,自己以前是多么的....

好消息,现在宋浩老师甚至已经开始录制了高中数学的课程了,大学的各门数学基础都有很多的资料可以参考学习。 吴军老师还有一门课,数学基础通识,还有一本书,叫做数学之美,以及一些推荐的书籍,后面需要抽空学习。

最难的阶段都是在起始的几分钟

2023/11/24 14:41

昨天晚上,下班的时候,我很想把电脑给带回去,因为想刷抖音,但是一想,已经星期四了,就想着再坚持一天,今天就不刷抖音了。  然后离开公司吃完饭的时候,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就感觉想是上瘾一样,这个时候,内心里面很浮躁,有点像是上瘾的感觉,但是由于手机上没有抖音,微信上面的视频号也给关了,手机也已经到了锁定时间。 就像是戒毒的人,被强制远离毒品,当然,我这和毒品没关系,威力也远远没毒品大,但是我能体会到应该是相同的原理,让人上瘾。  没有办法,那我就只好打开了得到app,听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于是乎,我昨天晚上九点半就关灯了,在夜色下,听时代领航人讲课,像时代领航人一样思考,与其对话,感觉到了高级愉悦。 当我真的听了五分钟,我就立马沉浸在了其中,一件事情,最难的,就是开始的几分钟,真正开始了,反倒是不想停止了。 

而且还能改善睡眠质量, 不知不觉中,我可能只听了半个小时就不小心睡着了,在听书之前,我几乎从来没有过“不小心睡着了”的经历,之前的睡觉,总是刻意的行为,躺在床上,盖好被子,闭眼,酝酿睡意,然后等着一套动作都做完了之后,过了十分钟,二十分钟然后才能入睡。 但是,在听书的时候,我总是“一不小心”就睡着了。 然后,有时候,到了浅睡眠阶段,可能会被手机的声音给叫醒,然后关上手机,继续睡觉,当然,我也发现过,手机播放了一夜,导致一门课直接给播放完了,直接拿了课程结业书........

第二天,我是早上七点钟就醒了,和之前的每天起床总是睡眼蒙眬,甚至有些乏力不同,晚上早些睡觉之后的起床,仿佛是把自己的元气给补充满了。今天的工作状态也是很好,中午不睡觉,下午的状态也不错。

算法在做什么?

2023/11/24 14:55

突然知道为什么要练习算法了,练习算法,抽象的说,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让大脑变得灵光。 稍微具体的说,可以帮助解决一个工作中的难题。 更具体的说,算法是让我知道,我曾经写过一个算法,这个算法可以做这样的事情。 同时,让我在看一些开源项目的时候,能够看懂别人的代码思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