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路返回又下到通元桥,开始去南庵对面的北殿。北殿的台阶据说有141级,每次上的时候都想数一下,走到一半数着数着就出了岔子,没有一次数对数目字。
141级代表着药王孙思邈活的岁数141岁。他算是我国古代名人里面岁数最年长的一位。
以前来北殿可以从大门进,就是从一天门直接进,但是现在已经走不通了,只能从旁边新开的门进去。
北殿也叫北洞,这里是祭祀药王孙思邈的地方。大殿里的药王塑像是明代的,它的两旁各有一个侍卫,一个是龙王,一个是尉迟敬德。据说药王给这两位治过病。
药王塑像后面有个山洞,据说可以通到几十里以外黄堡镇的山上,每到农历二月二药王山庙会的时候,这里香火缭绕,几十里外黄堡镇的山上就会冒烟。
大厅旁边还有十大名医的塑像,这十大名医是孙思邈之前的十位有名的医家,比如华佗、扁鹊、张仲景、皇甫谧、王叔和等人,还有神话传说里的雷公。
出了北殿再往东走,过了醉翁亭再往上走,有一个碑林。来这里参观的人很少,但里面的东西却很有名气。
因为这里面的东西,药王山石刻被评为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也就是第一批国保单位。原本这些石刻存放在耀城,上世纪七十年代搬到了这里。
这里面最珍贵的就是《姚伯多兄弟造像碑》,这里面的刻字显示了从隶书到楷书的一个过渡。此碑被于右任称为“三绝”之一。另外“两绝”是《广武将军碑》和《慕容恩碑》,都具有极高的书法鉴赏价值。
喜欢书法碑刻的人一定要来这里看一看,这个碑现在被透明玻璃罩子盖住,也不能近距离观看,但看实物跟看图片的感觉还是有差别的。在它旁边还有两个有名的碑刻也很有名。
一座是《魏文朗造像碑》,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佛道混合造像碑,是北魏时期的碑刻,距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
还有一个是《张妙僧碑》,被称为魏书晚期的代表之作。鲁迅来西安讲学时得到过此碑的拓片,爱不释手,并撰文称道。
虽然这些碑刻在圈内名气很大,但普通人大多对它们都不太懂,有点曲高和寡,加之要爬很高的台阶才能来到这里,因而来这里的游客都很稀少。一般人路过这里都会直接去前面的摩崖造像。
摩崖造像被耀城人称为摸摸爷。据说自己身体哪里痛,去摸一下这些菩萨佛像相应的部位就可以解除疼痛。因而现在的佛菩萨脸上身上都被摸得油光蹭亮,有厚厚的一层包浆。
只不过近些年加强了文物保护措施,菩萨佛像前面已经加了一排围栏保护,大家已经不能再爬到菩萨佛像上面去随便摸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林徽因、梁思成夫妇来到耀城,特地来到药王山的摩崖造像进行实地考察,并留有一张珍贵的照片。如今大厅墙上就有这张照片的复印件,照片里林徽因正在仔细观察其中的一尊明代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