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别人是"鸿沟" ,
因为「好为人师」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奢侈;没有人愿意被改变,但愿意有条件的被影响。
改变自己,只"咫尺"之远;
认清自己的想要后,只要"够坚持,还能勉强自律",你会越来越喜欢下一秒的自己。
改变别人,永远是个"战场";
改变自己后,则能快乐"成长"和"收获"。
2024已快过一半,你要拼命的是"培养自己"。
凡事谦卑、低调,不与人争论,不是挺自卑D,就是踏实稳妥、默默努力的人。
旅游景区打卡,是年轻人的最追求;
用拍照留下回忆,是旅游的另一目的,但「体验」才是真正核心。
谁能提供"互动化的沉浸式体验",这在情绪价值的交付上,才可取得共鸣。
一坐着惯抖腿,不管左抖还是右抖的,
心浮气躁,行事不稳当却又会算计;做事很难专心一致,难以成事。
「人心」善变,唯「人性」不变。
所以,入世要先跌倒,连滚带爬中,先学懂人性;
只有懂人性的人,才会顺着毛摸;
也只有懂人性、看透人性的人,才会更好的保护自己。
人能够直接动用的资源,有三种:
一、能力,二、时间,三、金钱。
利用好这三样,进行价值创造,你就会越来越值钱。
一、能力:
"才华"本身不值钱,把才华变成"生产力"才值钱。用另一个说法是,
"能力"本身不值钱,把能力变成"结果"才值钱。
比如,你的能力其中一项是写作,在社交平台怎么变现,你自己很清楚。我的专业能力是人才成长赋能训练,做成专案打包变现。
二、时间:
利用时间,创造结果(价值)。
①把碎片化时间重组起来:就像读、看一本书,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有人读书会拿笔写、划重点;有人则会做笔记;有人则会复盘,重复的读看重点;有人则把读写的重点埋进神经元,重组他的做事思维。
②专人做专事:把自己的不擅长交给别人,花钱购买别人的时间,把自己的时间价值最大化。这也是"价值置换"的其中一种。
三、金钱:
用金钱购买"信息差",用价值置换更多的钱。
信息差的来源,有些人从众多的书中,进行筛选、重组;有些人从关系的圈子中交流获取。
用上巴菲特的「复利思维」:即利用信息差,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即知识、经验和技能进行打造,打包再进行输出,复制成边际成本较低(或为零)的产品,实现构建一次、销售多次,来获取更大的收益。
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要完成什么(目标);
也明确自己的方向;
很重要但不紧急,每天实时在做的工作,而这就是我平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