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2005 晴
行程:朱家尖—(车至)沈家门半升洞码头—(快艇至)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紫竹林,不肯去观音院—(乘中巴至索道站乘缆车上)—佛顶山,慧济寺—步行下山,经海天佛国石—千步沙—普济寺—心字石—二龟听法石—梅福庵—磐陀石—观音洞—(返回)沈家门—离开舟山,回绍兴
一天比一天起的早,出来玩,我倒是有很大的毅力,哈哈。今天4:30就起来了,天还是黑的。这阵舟山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很热,晚上冷得还要穿毛衣。来不及吃早餐,我们就出发了。离开南和山庄直奔沈家门半升洞码头,分坐两批,快艇到达普陀山。
对普陀山最初的印象来自于上中学时的那篇课文——鲁彦的《听潮》,十几年过去了,字里行间的生动描绘总是让我一直惦记着要来看一看。和很多同龄人不一样,比起纯粹的自然景观我更青睐有古迹有寺院的地方。道家佛学我都喜欢,悠远的香火味会让我的心平静下来,教会我宽容的态度对待生活。
以前去过峨眉山,那里是普贤菩萨的道场;而普陀山也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这里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因观世音菩萨“属水”,故称为“南海佛国”。我们首先朝拜的是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的南海观音立像。面朝大海,日出东方,万道霞光,如金铺海,此为朝阳涌日盛景。凭栏远眺,如临极乐世界,尘念顿消。观音大士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端庄慈祥,仿佛慧眼视众生。佛像高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已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
接下来去的是紫竹林不肯去观音院。不肯去观音院的由来有个故事:相传唐咸通四年(863年),日本僧人慧萼从五台山请到一尊观音佛像,准备运回日本,途经普陀莲花洋,遇风受阻。慧萼认为观音不愿去日本,停船祈祷,由潮音洞旁登岸。当地张姓渔民闻之献宅,与慧萼一起修庙供奉这尊观音佛像,并取名为“不肯去观音院”,也是普陀山最早的寺院。这座寺院楼宇巍峨,筑于海边,旁边是潮音洞。洞脚入海,潮水借风之势,奔涌入洞,洪波撞击,声若雷轰,崖壁所镌“潮音洞”三字系康熙御题。
为了保护环境,普陀山岛上只有8辆公交巴士,而来此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但你可以看到交通秩序丝毫不乱、井然有序,这要感谢调度人员的辛勤工作。经过一段有点长的山间道,车停在了索道站。乘索道上佛顶山,缆车中,大海山峦尽收眼底,美不胜收。普济、法雨、慧济为普陀三大寺,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上,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所以也称“佛顶顶佛”。香客之多,香火之旺,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确有很多厦门泉州的人来此,沿途碰到的大都是讲闽南语的旅行团。不少香客极其虔诚,一路三步一跪,拜过去。
进香之后,步行下山,经过“海天佛国”石,字由明代抗倭大将侯继高所书。下到山脚便是千步沙滩。这是个优良的海水浴场,比朱家尖的南沙还美,因为它不仅仅有碧海蓝天金沙,背后更有气势磅礴、林幽壑美的山峦依托,山体上枝繁叶茂的树木呈现着奇幻的色彩,山脚山花烂漫,山中寺庵轻烟袅袅。看着浪潮卷起千层沙,心情也随之爽朗。那一刻的想法,真希望自己永远住在这岛上。沙滩上很多人在逐浪嬉戏,或是骑着沙滩摩托,畅漾地欢呼着。我真想多呆会,可是导游只给半个小时的自由时间,离开的时候真是不舍啊。
我们有两个导游,一个是全陪,一个是地陪。我经常和全陪导游走在一起,她是个样子可爱笑容甜美很有活力的女孩子,和我同一年生的,我们都叫她孙导。她见我是一个人,对我挺关照,经常主动帮我照相,有时我因为拍风景,落在队伍后面了,她也会中途停下来等我。
午饭后我们前往普济禅寺。这是普陀山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始建于宋,规模宏伟,气势庄严,院内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处处是顶礼膜拜的善男信女,空中烟雾缭绕,香火鼎盛。附近有元代的多宝塔,是普陀三宝之一。寺前的海印池上有永寿桥和御碑亭。江浙一带的寺院基本上墙体和屋顶都是金色的,显得富丽堂皇。
朝拜游览之后我们去了西天景区。心字石坐落在西天门下方,广约300余平方米的石头上镌刻了一巨大的“心”字。整个字可容近百人打坐,为普陀山最大的石刻文字。据传观世音菩萨曾在此石上讲说“心经”。二龟听法石则是两石酷似海龟,一龟蹲踞崖顶,回首顾盼;一龟缘石直上,昂首延颈。两龟的形态极为传神,令游人叹为观止。相传两龟受龙王之命前来探听观音菩萨说法,只因听得入了迷,忘了归期,遂化身为石。梅福庵处可取仙水,几乎是人手一瓶。磐陀石由两石构成,上称磐,下称为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似接未接,好似一石悬空于一石之上。两石险如滚卵,安稳如磐。磐陀石相传是观音大士说法处,陀石西面镌有明代抗倭大将侯继高所书“磐陀石”三个大字。观音洞内供有石雕佛像,年代久远。
今天的普陀之旅有很多心情上的收获,我非常喜欢这里,以后一定还会再来的。离开沈家门的时候,华灯初上,小有名气的沈家门夜排挡摆满了整条滨港路。海风习习,海浪歌唱,邀上三五好友,喝着啤酒吃海鲜,应该是种享受。可惜这次没时间了。又是四个多小时的路程,终于回到了绍兴,一看表已经是晚上十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