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组织部在北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明确要求“完善考核评价和正向激励机制,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队伍治理效能”。这一重要部署犹如“定盘星”,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注入强劲动能。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和正向激励机制,不仅是激活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关键所在,更能引导广大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现代化等国家战略中奋勇争先。
以“准”为要,校准考核评价“度量衡”。“秤准斤两足,货真价实好。”精准的考核评价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前提。各级部门单位应立足工作实际,制定精准化、差异化的考核指标体系:一方面摒弃一刀切的粗放式考核,根据不同岗位、不同领域的特点细化考核内容,让耕者有其责、责者有其考;另一方面引入多元评价主体,正如民间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吸纳服务对象、群众代表参与评价,让考核结果更接地气、更有底气。同时善用大数据动态跟踪干部表现,让数字画像成为考核的铁账本,真正实现考准考实,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乱象。
以“优”为本,优化正向激励“动力源”。“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正向激励既要让干部“腰包鼓”,更要让干部心气顺。在物质奖励上,可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实绩突出者给予真金白银的回馈,让流汗者不流泪;而在精神激励上,注重发挥榜样效应,通过大张旗鼓宣传先进典型,让老黄牛走上红榜、成为网红,正如谚语“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见贤思齐的内生动力。更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桎梏,搭建能者上、优者奖的晋升通道,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真正让激励机制成为干部奋勇争先的发动机。
以“常”为基,健全长效管理“保障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机制作用的发挥贵在常态长效。各级部门单位要建立“回头看”制度,定期对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的运行效果进行全面体检,根据实践反馈及时校准偏差,避免牛栏关猫、雨过地皮湿。同时织密监督网络,对考核中走过场、打人情分等行为严肃查处,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正如俗语“打铁还需自身硬”,以刚性约束保障机制公平公正。还要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培养深度融合,针对短板弱项开展靶向培训,形成“考核—整改—提升”的闭环管理,让机制成为干部成长的助推器,而非应付检查的花架子。(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委组织部:奚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