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癌发作起来,是真的有点恐怖。但还好这期间和朋友共读完一本书,写了3个演讲稿,分享了3次读后感,有书看,有听众,有分享,有点评,有反馈,感觉还不错!!
今天想说说另一个顾客的故事。她是住商场后面的小区,每次来我店都是给她妈妈点一杯奶茶加寒天晶球,偶尔也会给自己点一杯金桔柠檬百香果或是柠檬益力多。在与她聊天过程中渐渐知道了她的一些故事,她也是从深圳回来的,正确来说应该是海南人,在深圳打拼多年后,嫁回海南。现在和她父母,她弟一起住,生了个小男孩。感觉她不太注重外在,至少在我看来,如果是从深圳回来,她的衣着打扮不够时尚和得体,当然我的也好不到哪里去。也或许是因为已婚的关系,在海南这个休闲的三线城市,已婚女性的衣着好像都没太注重,倒是小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花枝招展的。
和她的热络是因为我们都曾在深圳生活过,有些共同点,再加上她也是一个比较能聊的人,所以每次话匣子一打开,就会有种一发不可收拾的赶脚。印象比较深的是她说到她儿子,她儿子今年3岁多,但没有上幼儿园,原因是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拉粑粑或尿尿的时候,不会跟别人说,到现在还在穿纸尿裤。在同龄里,说话也慢,至今也只是会叫爸爸,妈妈,奶奶,阿姨之类的,不会整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她在说这些的时候,有些无奈,也有些自责。在我看来,小朋友不会生活自理,是父母造成的,如果你从小不教他,他又怎么会懂?小朋友从小是由她妈妈带,老人家对于孙子总会有些溺爱,能处理的自己都帮处理,能省力的也往最省力的地方做,所以小朋友从小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没有,在给女儿最大自由的同时,也让孙子对她有了很深的依赖。昨天中秋她出去过节,她妈妈带小朋友去商场玩,特意到我这买了两杯奶茶,我才知道孩子其实跟她不算亲,不太黏她,都是跟她妈妈,吃饭,上学(早教班)玩乐,她都只是陪着过去,其他的都是她妈妈看着。每次谈话说到她儿子,她脸上会有些不太自然,然后会给我一句:那还能怎么办?现在已经是这样子了,走一步算一步啊!医生也看了,教的也教了,让他脱掉纸尿裤,必须要时时关注他,没有这么多的精力;以前他还有洁癖的时候,还好带一点,一脏他就会哭,现在没有洁癖了,有没有拉粑粑没人知道,也不会说话,都会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
说到这,我想起之前有部电影叫《何以为家》中,以一个12岁的少年犯起诉父母的故事,引出生而不养的残酷现实。也许正如电影里父母的辩护那样:我就是这样被养大的,我有什么错?是啊,谁之错?只能说时代在进步,环境在变迁, 不是简单靠”反思原生家庭”就能消减那种无力感。我在想这个“养”应该怎么养?现在人的家庭条件已经不像电影中那么的贫穷(部分),父母的教育程度也不再是文盲,甚至是高等教育或是见过很多世面的老板,结合我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我觉得这个“养”更多的应该是“以爱滋养”,这个爱是宠爱,不是溺爱;这个爱是陪伴不是放任;这个爱是沟通不是代沟;这个爱是尊重不是独裁;这个爱是引导不是指令.....影片中说:愿每个勇敢的小孩,都能被全世界温柔以待。可是,即使是不勇敢的小孩,也应该且值得被全世界温柔以待,开学之初,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滋养下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