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个笑话,说一个爸爸为了教育孩子艰苦朴素,问说:“你知道米是哪里来的吗?”孩子回答:“知道啊,厨房!”
你看,孩子心里明明没有物质贫乏一类的概念,这位爸爸却偏偏要灌输给他,是不是很好笑?
现实就是这样,我们的大脑都是被语言塑造的,如果你的词典里没有“贫穷落后”这样的字眼,你或许就不会感觉自己的生活难以承受,而是“与天斗,其乐无穷”。
而在所有的人中,孩子是最容易被塑造的。你告诉他这是艰苦,我们要忍受,他心里就生出压力;你积极地面对生活,告诉他这就是幸福,他便不再恐惧未知。
那么,在我们的大脑中,那些贫穷的概念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在我们父辈小的时候,中国人刚刚结束吃大锅饭,大家的生活都只是勉强饱暖,并不存在谁比谁更富有。而伴随着改革开放,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慢慢地有了贫富差距、阶级分化,大家渐渐明白,怎样是富有、怎样又意味着贫穷。
每当回忆过去,老人们都会感慨:“当时的日子真的是艰难呀”。但在当时,他们也没觉得有多难捱。这些反差,恰恰就说明,价值是一个主观的感受,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不同的人来说,价值的理解可以迥然不同。
女儿就读的是一所私立学校,校风严明,学校要求每天穿校服上学,并且禁止携带一切可以显示财力的东西。o尽管做到这样,校长坦言,还是无法完全避免学生间的攀比。不让穿自己的衣服,那就比鞋子,一双几千块的“柚子”就成了孩子炫耀的资本。
其实仔细想想,孩子之所以攀比,折射的是父母优越的心态。而父母之所以感觉优越,是源于他们以金钱为尊的价值观一元论。拥有这样的价值观,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孩子都不会快乐。
于是,虽然我们现在还谈不上财务自由,也做不到完全淡泊名利,但为了孩子,为了彻底斩断贫穷和压力的“代际传播”,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要相信未来,要杜绝比较,要有更多更远大的追求。
但生活岂是口号,下面这些问题,哪一个不需要认真思考?
1. 当那些难以承受的生活压力真的出现,甚至持续地存在时,孩子面前的我们,能始终泰然处之吗?
2. 理想可以激励我们奋斗,但理想总是高远,当它与现实不断冲突,迟迟不能实现的时候,我们能坚持多久?
3. 你漠视一切金钱至上,但怎知不会滑入一种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式的狭隘?你不怕被周围环境浸染的孩子,有一天反而来嘲笑你的愚蠢?
所以,我们要做的,首先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