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忙的一天,自从昨天得知要讲一节微课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我上完前两节课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到了午饭时间大概整出一个轮廓,细节的东西从吃过午饭开始整理到下午三点钟。昨天晚上写了一份逐字稿,今天早上一大早就开始准备教学设计,在开始讲课之前还在反复的修改课件,一共四个老师,我是第二个上台的,在上台之前其实我是挺紧张的,台下坐了那么多的老师,可是在开始讲之后,就没有这种紧张的感觉了,自己进入了一种自我陶醉的状态,以至于没有把握好时间。
这次活动过之后,我对教学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其实好的老师都应该是好的演讲着,最终的目的就是把话说明白,让你的受众听完之后不仅觉得你的话很有道理而且还很乐意按照你说的行动。
1·讲的内容要有鸡汤还要有方法论。
2·思路一定要清晰。
3·言语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共情能力。
4·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对我而言知识性的备课倒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即便不会网上也可以搜出答案,看一遍或是看两遍就会了,关键的地方在于怎么把你会的东西讲出来,让不会的人听了你的分享之后觉得比自己学坐在那里学的效果要好。所以讲课的内容,一定要是发生在学生有疑难的基础上,有困惑之后,找准学生的困惑,这样你的讲课内容对于受众来说就是一碗浓浓的鸡汤,当然会毫无疑问地喝下去。
当然在这之后就要顺理成章的告诉学生怎么行动的方法,告诉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漏声色的引导着他们按照既定思路走,有过一次这样的尝试之后就慢慢放手让学生独立地思考、行动,这样他们就会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挺好的。所以作为老师,自己的讲课思路一定要非常的清晰,自己思考的深度与广度要比学生高出 几个层次,然后才有能力审视、分析别人的思考。而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就是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不断的观察甚至反思别人的思考过程。
这就类似于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一个人有很高的共情能力,对于他人不仅仅是同情,这不是所谓的情商高,我也觉得老师说的其实没有情商这个概念,所谓的情商高其实都是智商高的表现。其实我觉得所谓的智商高其实都是思考的结果,思考能力强在别人看来就是智商高。所以智商是可以提高的,而提高的方法就是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思考,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以后在接着思考,智商自然就提高了。写作真的是一件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事,因为它清除的都是体内的垃圾。只不过有的人不信,有的人觉得难,或者基于2其他的原因就是不做。
思考有时候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为了一道数学题翻来覆去是思考,为了学会某项技能反反复复的练习中间也有思考,肯定不会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只不过,只有把它记录下来才能更好的感受到它的存在,思考能力才能提升的更快。
同时只有把事想明白了,才能表达的很清晰,才能把话说明白。所以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不仅仅是像他表面上的看起来的那样多说,它的核心在于首先想明白,这一步很难;然后在加上一些技巧就可以了,比如说有幽默感,比如说加进去一些笑话,比如说在重要的地方要多次重复,这很简单。即使没有任何技巧,即使吐字不清,只要内容精彩思路清晰,我觉得一样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若是你的受众是学生或是孩子,那么我觉得有一次技巧很实用,就是想办法让你的谈话或是讲课充满趣味性。儿童和学生他们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有很大的不同,对这个世界什么是好、什么是流行他们也有自己的定义。
对于教学来说 我的感受是,要进入他们那个假想的世界,要让他们看到,哦,原来你也在这里。我能想到的方法是,或是讲故事,或是做游戏,或是角色扮演等等,要更大程度地让他们参与进来,最大程度地增添他们的责任感,培养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学习是这样,其他方面的教育更是这样。班级里的公共财产,学校里的花草树木或是其他的公共设施,有的学生总是蓄意破环,他们就是觉得反正不是自己的,破环就破环了。这种思维一旦形成,以后在干什么事都会觉得反正并不是给我自己干,随随便便干就行了,学习 反正不是为我自己学的,是给父母、老师学的,胡乱装装样子就可以了。这样的思维意识真的危害自己的一生。从小就要树立孩子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学生为他人思考的意识。有了这个能力就相当于为学生找到了一个前行的工具,以后要学着用这个工具独自面对人生路上的风雨。
当然没有任何事是一开始就能做到完美的,我也不追求把一件事最终做到完美,只是说把一件事做得更好。所以接到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就要上台讲一次公开的任务时,我竟直觉上就答应了,甚至刚刚听说过什么是微课,还没有弄懂什么是微课,没有讲过微课的前提下,我竟也勇敢地站出来了。当时就是觉得尽量做好,做得不好也没有关系,所以就是很投入的做这件事,在网上看了大量的资料,按照自己的理解感受尝试着在15分钟之内把一节课的内容清晰的精彩的阐释出来,在上台的前一刻还在修改,每一个细节都要尽量做好,说实话并不觉得害怕或是由退缩的念头,因为这是成长的路上必须会经历的一步,这是无数个积累中的一个。
事实证明取得结果还不错。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