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旧学空疏怕更甚

                                                         2024-09-25

17-6                                               旧学空疏怕更甚

鲁迅篇目:《立此存照”(一)》

精典语录:“寥寥三百余字耳,却已将学生对于旧学之空疏和官师态度之浮薄写尽……”

             (原刊1936年9月5日《中流》第1卷第1期,后收人《且介亭杂文末编》)

晚成斋微评:看《太学生应试》的国文题,似乎理科的较文科稍易。题为:“拟南粤王覆汉文帝书”。题后附有汉文帝遗南粤王赵佗书的原文。按原文意拟覆似应不致太难,不料竟有一生未作文,仅在试卷上书:汉文帝三字仿佛旧识,但不知系汉高祖几代贤孙,答南粤王赵他,则素昧生平,无从说起。且回去用功,明年再见。”云云。不识汉文帝,该生历史知识贫乏一止于此;照抄却将赵佗为赵他,粗心近似马大哈;照信拟覆,说甚素昧生平……这样的太学生真可“叹为观止!

    试官的批卷语曰:“汉高文帝爸,赵佗不是他……”,在先生眼里有失师道且尽显“浮薄”之态。  

    类似这样的太学生有后来者。一名曰张铁生的后生在高考中交了白卷,只写了几句牢骚语。同是白卷生,命运却有天壤之别:前者想来落第,后者却鸿运高照,高中不说,还被当局树为“反潮流英雄”的典型。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一时一景,还真的不好说。

      忽发奇想,若将昔日的《太学生应试》的国文题来考今日的高考生、研究生、甚至老师,恐怕“旧学之空疏”之状况更是甚于往昔。看当今网络乃至于主流媒体热衷于“火星文”,仅搞些什么:“神马”、“悲具”……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不好好传承,生造一些不靠谱的词汇来吸引读者的眼球。照此下去,真担心要不了多少年,别说“旧学空疏”,怕将是中国的文字如今日国人的道德良心一样,看不清本来面目了。也权作“立此存照”,勿谓余言之不预!

                                                           2012年2月10日         2012年9月8日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