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自由职业,大都是一脸艳羡,这个就是终极目标啊!两个字自由,就能激起多少人心中的波浪。毕竟不管在那个公司都会受这受那的约束。
在2015年发布的“公众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职业”中,“自由职业者”首次登上榜首,取代了“政府官员”,成为第一名。
在我的印象里,自由职业是那些到处到各个国家旅游,有很多美丽的风景,会遇见很多好玩的人,重要的是,每段旅程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一段故事。当地的美食,这些都让很多人为之神往,而他们通过文字,写书来获得收入。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成为自由职业者。但环顾四周,好像没几个,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呢?
《2014年O2O中国自由职业者现状报告》,总结的三大好处分别是:时间自由、地点自由、不用看老板脸色 ;但是三大缺点是:收入不稳、社交范围窄和心理负担大。
针对近年来自由职业越来越流行这个事,古典老师提出了一个更本质的概念,叫做 “自由职业态” ,来辨析自由职业者背后的核心逻辑。
为什么人们喜欢自由职业者,因为这个名字有两个非常诱惑的字: 自由 。
但是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个“自由”后面的意思非常不清晰。
时间空间自由? ——你可以选择什么时间、在哪里上班,但是还是需要面对客户的最终时间底线。出租车司机看似很自由,但是回家的时间取决于什么时候能够拉到活。
关系自由?——你依然需要选择不一定喜欢的客户,他的脸色也不一定就比你的上司好看。
反过来看,在一个组织里面上班,就很不自由吗?
文章中举了很多例子,如小米的黎万强在小米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闭关半年,用一段时间拍照、发呆,去硅谷充电、思考。这其实也挺自由的。
一个真正优秀的设计师,也有和自己管理者讨论方案,甚至拒绝的自由。
他们为什么不辞职自己干,一方面因为组织给了他们宽松的环境,一方面因为他们意识到,个人的能力要在组织的平台上才能更加放大,自己成就了组织,组织也反过来成就自己 。
自由职业的本质其实不是自由,而是职业能力。
人与职业有三个阶段的关系: 雇佣-自由交易-共创 。
自由职业态就是达到了自由交易的状态,你可以不一定为这个人工作,如果这里不爱干可以换个地方。
你期待的自由,短期是“不需要非得和这些人交易”的自由;长期是“不需要为钱工作”的自由。
这种自由背后的,是一种“ 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 ”的能力。
能力包括三个部分:
把能力封装成产品的能力(产品能力)
把能力卖出去的能力(营销能力,也包括很多人熟悉的“个人品牌”)
自我管理、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及基本的财务、法务能力 (运营能力)
如果你能自己一个人拥有这些能力,一个人就是一个公司,你完全拥有了随时自由交易的能力。这就是自由职业态。
一个有自由职业态的人,他可以选择待在公司,也可以选择自由出去。相比那些为了生计不得不劳累奔波的自由职业者。他们才是终极自由的。
人和组织的关系有三个层次,雇佣-不得不为你干;交易-选择为你干;共创-我们一起干。
自由职业态的自由,是指自己的能力达到了能与企业自由交易的程度的状态。
拥有自由职业态的人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能把能力包装成产品;也能进行营销和商务合作;他们能够自我管理、自我升级,也具备基本的财务、法务能力。
我觉得有一句话特别能体现自由职业,就是那句“一个人活成了一只队伍”。我想我们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进发。